影响宝宝创造力的两大因素

来源:未知

首先是遗传和生理因素。大脑是人创造才能的物质基础,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功能的和谐发展是儿童创造力得到良好发展的物质前提。

其次是环境和教育因素。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教育对发掘儿童的创造力有决定性作用。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在家里或在幼儿园里有较多的独立、自由和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父母教育的态度如果是民主型的,孩子的独立性就较强,创造力就会较高。

培养创造性人格的意义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在个体创造性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监控的作用。只有具备创造性人格,个体才能不为各种环境因素所限制,坚持进行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个体,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会随时监控自己的活动过程,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技能,取得创造成就。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使创造教育得到全面的开展。

美国心理学家Terman从1921年起对智商在135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的成才情况进行跟踪研究。30年后,他从研究对象中选出800名男性,就其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结果,成就最大的一组成员的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等人格因素上与成就最小组的成员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两者的明显差异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格。

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原则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不是随意的,而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综合已有的大量的研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应该遵循如下五条原则:早期教育原则,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原则,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结合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早期教育的原则

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早期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和意志训练等将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如果忽视或耽误了早期教育,将会给人格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也会影响到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早期教育可以追溯到婴儿期的抚养、幼儿期和青少年期的教育,甚至胎教。不同阶段的早期教育侧重点也不一样,例如,新精神分析学派特别强调早期的情感教育,而社会认知的培养和人生观的确定则主要是青年期的教育重点。

 

 

 

 

上一篇:孩子的创造力
下一篇:如何培养宝宝们的创造力?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