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宝宝心理,三招解决宝宝不听话

来源:未知

  宝宝不听话是让很多妈妈头疼的事,不过,只要妈妈们巧妙利用孩子的心理,用熟悉的动画形象,借以小朋友为主角讲故事,并借用权威,孩子就会乖乖听话啦。

  一、借助以小孩为“主角”的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在他们心目中,虚构的情节也是真实的生活,而且对故事的内容深信不疑,尤其是把他变成故事中的主角时,他对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就格外关注,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满意,他就会高兴和喜欢,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主角的行为倾向;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不满意,他就会反感或害怕,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主角的行为倾向。这种说话方式在运用过程中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借助小孩心目中“权威人物”

  两三岁的小孩常常会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向你表达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不对,我们老师说应该那样做。也就是说,与小孩接触亲密、关系亲近的人的态度与行为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我们不妨把这样的人称为小孩心目中的“权威人物”。

  例如冬冬夏天洗完澡后,不听话,不肯让妈妈往身上抹爽身粉,妈妈就对他说:“宝宝洗了澡,抹上这个粉就会感觉特别舒服,再也不长那种讨厌的红豆豆了。你瞧,你的皮肤像白雪公主一样白,多可爱呀。幼儿园的申老师知道了,也会高兴的。”因为老师知道了会高兴,所以“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

  三、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画形象

  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口中的是、不是,要、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不听话的行为起到鼓励或制止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多种纯洁而深厚的情感。譬如,小孩子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啄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依据小孩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物象与他们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孩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上一篇:惩罚孩子别老说“不要你了”
下一篇:惩罚孩子的九大学问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