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提倡的孝顺父母,一要了解父母,二要亲近父母,三要关心父母,四要体贴父母,五要尊重父母。可是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孩子并不是这样做的,相反,他们经常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影响父母的工作和休息;惹父母生气、顶撞父母;对好的东西实行独占独享等。这些看起来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却反映了孩子的冷漠和家长的无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的?
1、“我”养成了习惯。
孩子平时被宠坏了,养成了习惯。父母总把好吃的给孩子,孩子心安理得习惯了;父母总把孩子的事情包办了,孩子泰然处之习惯了;父母身体不舒服,孩子不关心父母也成习惯了……久而久之,孩子怎会懂得孝顺?
2、“我”的情绪不稳定。
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情绪往往不稳定,有着矛盾的情感,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能冷静面对,不容易很好地处理;如果与父母在某些事情上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容易产生分歧,出现一些过激现象。
3、父母对“我”的影响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本身对长辈不懂得孝顺,不尊敬、关怀,乃至逃避赡养义务、虐待及遗弃老人的做法,扭曲了孩子的心灵,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耳濡目染下,孩子怎么能学会孝顺父母呢?
4、父母只重视“我”的智力开发。
很多家长都将孩子的成长等同于孩子的学习好坏,恨不得把孩子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学习上,认为孩子学习好就可以“一好百好”,其他方面都可以逐渐完善。对品德、劳动等方面几乎不做任何要求。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
5、父母对“我”的溺爱。
父母对儿女过分地溺爱、娇惯,常常顺着孩子的性子,孩子就算有错也不忍心斥责他们。如此一来,养成了孩子娇纵的习气,在心情不好时,随意顶撞父母,不能很好地控制约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