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检查必读 唐筛≠糖筛

来源:未知

    为了保证腹中胎儿的安全,孕妈咪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孕检。但每次都有一些新的检查项目,望着手中检查单上项目的简称,孕妈咪常常会不清楚某项检查的内容和含义。甚至出现检查项目错误,重新排队检查的情况。这其中,最让准妈咪混淆的就是孕检中的“唐筛”和“糖筛”。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唐筛”到底是什么?

    “唐筛”的全称为“唐氏儿筛查”,是一种通过抽取孕妇血清,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和绒毛促性腺激素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预产期、年龄、体重和采血时的孕周等,计算生出唐氏儿的危险系数的检测方法。

    “唐氏儿”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从而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出现畸胎。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在我国,大约每750名新生儿中就会有1个患有唐氏综合征,而这种疾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重视产前筛查的意义重大。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把大于35岁的孕妇作为高危产妇进行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即使没有任何异常家族史的正常孕妇仍有可能生出唐氏儿。近几年的筛查结果表明,35岁以上孕妇生育的唐氏儿占其总出生量的15﹪,因此,唐氏产前筛查是阻止唐氏儿出生的关键。

    进行唐筛的最佳时间是怀孕的第15~20周。一般抽血后一周内孕妇即可拿到筛查结果,如结果为高危也不必惊慌,因为还要进一步做羊水穿刺和胎儿染色体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唐氏筛查得到的不是绝对值而是可能性,即生育唐氏儿的危险性大小,因此经过筛查定为低危也不能绝对保证胎儿百分之百健康。但就目前来看,唐氏筛查是最先进、最可靠的筛查方式。

    “糖筛”又是什么呢?

    “糖筛”是指育龄妇女妊娠期间糖尿病筛查的简称,糖筛高危一般医生会建议继续做糖耐检查,以确诊有无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之后首次发现或首次发病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高趋势,大概占所有孕妇的10%左右。这是由于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因素可以导致糖的代谢发生异常,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相应症状,甚至空腹血糖也是正常的,所以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但妊娠糖尿病会对孕妇及胎儿有多种不良影响,所以,有条件的孕妇最好都做糖筛检查,以尽早检测出是否有妊娠糖尿病并治疗。

    一般在孕24-28周采血化验筛查。糖尿病筛查方法:筛查前空腹12小时,将葡萄糖粉50克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喝第一口开始计时,1小时后抽血查血糖,血糖值≥7.8mmol为糖筛查异常,需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若糖耐量测试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则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1项高于正常值,则诊断为糖耐量异常。最重要的是:必须喝完糖水超过一个小时才能抽血的!

    特别提示姐妹们:如果搞不清自己要做的是哪项检查,最好是先仔细咨询医生。特别是有些医院两项检查不在一个地方抽血,或者检查不在同一个时间的,千万不要走错了地方去错时间。

上一篇:怀孕后的皮肤保养
下一篇:孕妇应科学服用叶酸增补剂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