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心律失常

来源:

什么叫心律失常

什么叫心律失常?

小儿的心脏按每分钟跳动100次计算,一天跳动144000次。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持规则的跳动,是依靠心脏内的特殊传导系统。

传导系统的发源地是位于右心房上部的称为窦房结的一种神经肌肉组织。它发出规律性的冲动沿着一条特殊的通路传送到心房和心室,保证了心脏有节奏的跳动。如窦房结发出冲动不正常或冲动传导顺序不正常,心脏跳动就没有规律,称为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率不齐、过早搏动等。

心律失常在小儿并不多见,有些是生理性的(心脏是正常的),但更多是病理性的。很多在临床上找不到肯定的病因,诊断必须依靠心电图。

孩子出现心律失常就是心脏有病吗?

从国内外大量的心电图资料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心脏病患者,但也可见于健康的儿童,归纳为:

1.窦性心动过速:孩子越小,心搏越快。婴儿的心率在140次/分以上,1~6岁在120次/分以上,6岁以上在100次/分以上者,则可认为是窦性心动过速。如果上述情况只出现在孩子发热、哭闹、运动或情绪紧张时,而当孩子休息或睡眠时即消失,则是一种正常的代偿反应。

2.窦性心动过缓:婴儿心率在100次/分以下,1~6岁80次/分以下,6岁以上60次/分以下者,则可认为是窦性心动过缓,此可见于健康小儿。病态的则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的疾病(脑肿瘤、脑出血、脑膜炎等),也可见于伤寒、阻塞性黄疸等。持久性的心动过缓应密切注意观察。

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指心跳随呼吸变化,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理现象。

4.过早搏动: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又称期前(或期外)收缩。即下一个心跳的出现比规定的时间提前。健康学龄儿童2.2%可发生早搏,心脏病儿出现早搏者占4.3%。健康儿童可由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胃肠道疾患、胆道感染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所引起,有时找不到明显的原因。

上一篇:什么叫做“血管神经性水肿”
下一篇:什么叫先天性心脏病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