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
有人调查表明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患贫血。 为什么吃得好还会贫血
调查资料表明,城市3岁-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30%。
如今,孩子几乎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怎么还会贫血呢?问题是孩子喜欢吃的、常吃的,不富含铁,就不能造血。 孩子爱吃的和常吃的是巧克力、冰激凌、奶油蛋糕等。这些美味到了胃里,溶化后,只剩两样:糖和牛奶。
牛奶含铁甚微,每100毫升牛奶含铁0.1-0.5毫克。儿童每日需铁10毫克,若仅靠牛奶供铁,得喝上2-10升才能满足需要,别说孩子,就是成人,也没有如此的“海量”。
糖,纯热能食物。又甜又腻的食物吃多了,饱人,孩子就再没兴趣吃含铁丰富的食物了。可以说,孩子贫血是偏食造成的,是“宝贵贫血”。 贫血的最大危害――缺氧 缺氧,脑细胞首当其冲受害,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下降,“智商”减分。 缺氧,“情绪脑”功能失常,脾气大,烦躁,情感冷漠,“情绪商”减分。 缺氧,消化功能减退,食欲差;乏力,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弱多病。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克%-11克%,可以首先食补。
含铁丰富的食品有以下几类。
谷类:小米;
蔬菜:油菜、芹菜;
干菜:香菇、黑木耳、紫菜、海带;
肉、蛋:瘦肉、肝、蛋、动物血、鱼、虾;
水果(干果):桃、香蕉、葡萄、红枣、花生、核桃、芝麻。 贫血,不只因为“缺铁”
尽管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但也不能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影响红细胞的成熟,“产品”质次――巨噬红细胞性贫血。
“产品”生产出来后大量丢失(常因患有钩虫病)――失血性贫血。
“产品”出厂后,遭到破坏――溶血性贫血。
造血“工厂”(骨髓)出了毛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 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真正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