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血液检查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

正常值:儿童:400~500万/立方毫米

     新生儿:600~700万/立方毫米

临床意义:严重的呕吐、腹泻、多汗,严重烧伤、休克、肾上腺功能不全时,红细胞可相对增多;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使红细胞继发增多。失血、放射照射、脾功能亢进、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造成红细胞减少。

另外,由于体力劳动、精神兴奋、气候寒冷、长期居住高原等,可出现生理性的红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测定(血色素)

正常值:儿童:120~160克/升

     新生儿:180~190克/升

    6月-6岁:>110克/升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血红蛋白常常反应一个人的健康状态、营养状态,因此,在托幼机构中,血红蛋白是定期必测的项目之一。

白细胞计数正常值:

小于2岁儿童:1.1~1.2万/立方毫米;大于2岁儿童:0.6~1万/立方毫米;新生儿:1.5~2.0万/立方毫米。

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除与年龄有关外,还于运动、情感冲动、剧烈疼痛、冷水浴、日光照射等有关,甚至上午偏低,午后偏高,均为生理性变化。

白细胞增高见于各种由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如肺炎、阑尾炎、猩红热等,白细胞增高还见于白血病、恶性肿瘤、严重烧伤、急性中毒、急性出血、急性溶血等。白细胞减少见于多种病毒感染、伤寒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营养不良、过敏性休克、X线放射性照射等。

上一篇:血友病的遗传规律是怎样的
下一篇:血小板计数有什么意义?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