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查孩子外耳道有无湿疹

来源:

怎样自查孩子外耳道有无湿疹

怎样自查孩子外耳道有无湿疹?

有时宝宝经常摇头或抓耳朵,还特别喜欢大人给他揉耳。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宝宝的外耳道长了湿疹。和头上、脸上长湿疹一样,外耳道也常常会长湿疹。引起湿疹的原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湿疹实际上是一种人体对外界某种物质刺激产生的过敏反应。所以多见于小宝宝,主要是由于宝宝多以含蛋白质较多的奶及奶制品为主要食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外耳道被脓液、药液、泪水等物刺激,也会引起湿疹。若宝宝是过敏体质,湿疹表现会更重。

外耳道湿疹主要表现为耳朵痒,宝宝抓耳挠腮,烦躁不安,不能安睡。局部皮肤发红,可见融在一起的小丘疹,继而形成小水泡,破溃后流出黄水,或感染形成脓疮。如湿疹继发感染,可发烧,局部肿胀、出脓、邻近的淋巴结肿大。宝宝得了外耳道湿疹,一般可用4%的硼酸水洗耳,再用雷锌软膏或40%的氧化锌油或倍氯美松涂于患处。若已引起继发感染,则应用抗生素治疗。

经常保持宝宝耳朵的干燥清洁,对化脓性中耳炎要及早治疗,减少脓液、药液对耳道皮肤的刺激,过敏体质的宝宝应适当减少容易致敏的食物,如鱼、虾、蛋类及奶制品。做到这些,就可减少外耳道湿疹的发生。毕竟外耳道湿疹不是什么大病,对全身无严重影响,一般待宝宝两至三岁多能自行痊愈。

怎样自查孩子有无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常见病之一是长疖子。外耳道疖与人体其他部位皮肤长的疖子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疖子长在较为特殊的位置――耳朵里。

外耳道的皮肤上也有毛囊和皮脂腺,还有分泌耵聍(俗称耳屎)的耵聍腺。正常耳道的皮肤对防御外界细菌的侵入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若不慎宝宝耳朵里灌进了不洁净的水或奶液,毛囊和皮脂腺口被泡胀,耳屎被潮化,刺激皮肤长疖,或是用手指和不洁的东西如发卡、火柴棍等挖耳时碰破了皮肤,细菌就会乘隙而入,使毛囊或皮脂腺感染而成疖肿。

外耳道长了疖会使宝宝疼得睡不着觉,整天哭闹,尤其是吃东西或不小心碰了宝宝的耳朵时疼痛更甚。这时你就会发现宝宝的耳朵有异常情况,耳道红肿变窄,有的还露出黄色脓头。大约三、四天后疖子破头流出脓血,疼痛明显减轻,宝宝能安静入睡,不再哭闹。

一旦发现宝宝得了外耳道疖,开始可用毛巾热敷,或是涂上鱼石脂软膏,促进疖子尽快化脓破溃。若脓头总是红肿而不破溃,就应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将脓头弄开引流,既可减轻疼痛,又可促使早愈。应该放心的是这种耳疾病对宝宝的听力不会产生影响。

重要的是预防外耳道长疖,特别应注意不要挖耳,以保护耳道皮肤不受伤害,洗头洗澡时勿进水,洗澡或游泳后可用干净棉棍将耳道擦干,耳屎较多时,应将其取出后再游泳,以免潮化后的耳屎刺激皮肤而长疖。

上一篇:怎样自查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
下一篇:中耳炎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