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七大误区

来源:

  日前,卫生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在广州开班。记者在培训班现场了解到,经过卫生管理部门的一系列治理行动,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已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7年的74%,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率也从2004年的27.8%下降到了2007年的21.7%。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首席专家谢灿茂教授指出,尽管我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已有所改善,但个别地区和不少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依然较为突出,老百姓在抗生素使用中的诸多误区也有待纠正。

 

  我国抗生素

 

  使用率有所下降

 

  谢灿茂教授指出,耐药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使用的必然后果。抗生素的使用自青霉素问世以来,就不断有细菌对各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细菌很聪明,抗生素要把他们杀死,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存活和繁殖,能够活下来的就是耐药菌株。某种抗生素用得愈多,就愈容易产生耐药菌,如果能合理使用抗生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耐药的产生,延长抗生素的寿命。”

 

  据了解,近年来卫生部始终关注抗生素合理应用工作。为此,卫生部先后颁布了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年)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技术性指导文件,以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谢灿茂告诉记者,经过卫生管理部门的一系列治理行动,我国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已从2004年的80.5%下降到2007年的74%,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率也从2004年的27.8%下降到2007年的21.7%。而在广州,以中山一院为例,去年门诊处方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在20%以下,“以前最高时的比例曾经达到40%~50%。由此可见,我国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谢灿茂说。

上一篇:准妈妈学会放松很重要!
下一篇:如何分辨宫外孕与阑尾炎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