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戴老花镜能治近视?(2)

来源:

  怪现象2

 

  不该戴眼镜的人却戴上了眼镜

 

  一名3岁儿童在幼儿园查视力,老师发现他的视力仅为O.6,便通知家长,说孩子可能是弱视,快去医院检查。到了医院,医生经过散瞳验光,发现孩子是200度的远视眼,便给孩子配了一副200度的远视眼镜……

 

  点评:人出生后,眼球会随着身体各器官成比例地长大。刚出生时,眼球的横径与成人相差不大,但纵径(眼轴)却很短。新生儿的眼轴只有16毫米,3周岁幼儿的眼轴为19.5毫米,直到18岁,才达到正常成人的眼轴长度(23毫米)。也就是说,儿童都是远视眼(眼轴短,外界物体的影像聚焦在眼底黄斑的后面)。随着年龄增加,眼轴逐渐加长,屈光状态逐渐向正视眼方向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验光师,甚至许多医院的眼科专业人员并不了解这些知识,盲目地给视力正常的孩子配眼镜。殊不知,3岁孩子本来就应该是200度远视,明明是正常的眼球,却戴了远视镜,这么做岂不是把孩子往近视眼的方向推?

 

  对策:鉴于目前我国验光师的资质良莠不齐,不少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视光学知识,为避免发生错误配镜、危害视力的情况,家长们不妨带孩子去综合实力强、医疗质量过硬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

 

  怪现象3

 

  “近视”了,才想到“预防”

 

  现在国内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要么无目标地搞全民预防,要么等发现孩子已经变成近视了,再想到要预防。在门诊,不少家长对医生抱怨说:“医生,我们孩子的视力一直很好,为什么突然近视了?”

 

  点评:近视并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发生的。家长们之所以对孩子的近视“后知后觉”,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眼科检查的意识,以至于无法早期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

 

  对策:请家长们为孩子建立一份屈光发育档案。具体方法是从3岁儿童开始,每6个月去医院眼科进行散瞳验光和眼部检查。把验光度数、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眼压、身高、体重等数值记录下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有三大好处:一能及早发现眼屈光异常,如高度远视、近视、散光和弱视等,二能及早发现婴幼儿是否有眼疾;三能在视力正常的儿童中,筛选出近视眼“坯子”。比如,8岁儿童应该有125~150度远视,视力是1.0。若检查发现一名8岁儿童的屈光状态是75度远视或正视眼,说明这名儿童今后变成近视眼的概率较大,必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温馨提示:由于儿童的眼调节力较强,故均需散瞳验光。不少家长对散瞳验光心存疑虑,怕药物会伤害孩子娇嫩的眼睛。实际上,散瞳验光所用的药物对眼睛并无伤害,部分甚至是治疗近视的药物。

上一篇:宝宝吃蔬菜时的8个饮食禁忌
下一篇:儿童感染猪流感的警告迹象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