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曾明白“自信心”的真正含义
人们通常认为自信心就是做好某件事的能力,可事实上,自信心的真正含义是:虽然我就这么点能力,但我还是个了不起的人。即使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功,但如果他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担心自己会失败,那他仍然是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
有自信心的人,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拥有珍贵价值的存在个体。这样的妈妈在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评价不好时,也会坚信:“我的孩子虽然暂时做得不好,但以后会做得更好。”她们不会因为别人不好的评价而降低自己孩子存在的价值,反而担心孩子是否会因为那样的评价而瞧不起自己。
认为自己有价值的这种自信心,往往都是在小时候培养出来的,而且来自于妈妈。
如果妈妈热情地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得到一个积极的自我印象:“原来我是一个可以受到热情对待的人啊!”相反的,如果妈妈总是教训和责备孩子,孩子就会得到一个消极的自我印象:“我就该挨骂,什么也做不好!”
而从妈妈那儿得到的这些自我印象,会延续在孩子的一生之中。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前面介绍的那位妈妈,也是因为小时候总被拿来和姐姐、妹妹相比,所以产生了自卑感,失去了自信心,才会努力想用完美和有能力的外衣来掩盖自己不完美的形象。对待孩子也一样,她不敢承认自己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滥用权威,也不敢面对别人不好的评价。
发扬“是啊,有什么办法呢”的精神
没有自信心的妈妈要想找回自信心,首先应该敢于承认自己并不完美的形象,并学会爱自己,然后发扬“是啊,我就这点能力,但有什么办法呢”的精神。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人生极限的过程。孩子常常会让妈妈经受考验,会让妈妈暴露自己不愿暴露的不完美形象。如果每次妈妈都会受到伤害,感到难过,那么孩子就成了只会带给妈妈不幸的存在了。
或许您现在正在一边嚷嚷着“你竟敢不听妈妈的话”,一边追赶着孩子。如果这话出自您的口中,那么肯定是孩子又犯错了。但从现在开始,碰到这种时候,您不妨先静下来想一想。
“我为什么发火呢?或许这就是我的痛处??”
如果您这么想了,那么请您再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犯错呢?”
如果您不断地进行这样的练习,当有一天您再遇到相同的事,便会说:“常人难免会犯错。”这样一来,孩子也会有一颗宽容的心。看着这样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您一定会非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