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宝来说,母乳是最好的营养来源,尤其是新生儿,更加依赖母乳。母乳看上去稀稀的,可是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分。有的妈妈总以为自己的乳汁看上去像水一样,没有营养,看着嗷嗷待哺的宝宝,很多妈妈总担心宝宝没有吃饱,迫不及待给宝宝换配方奶。其实,母乳绝对是宝宝最迷恋的营养最全面的美味,任何乳品都不可替代。
母乳的主要营养成分列表
蛋白质 母乳中乳清蛋白占总蛋白的
70%以上,与酪蛋白的比例为
2:1。α-乳清蛋白能强化婴幼儿的免疫机能,增加细胞内的抗氧化物质,对抗自由基。另外,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还能防止宝宝患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
脂肪 母乳中脂肪球较小,且含多种消化酶,加上宝宝吸吮乳汁时舌咽分泌的舌脂酶,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因此对缺乏胰脂酶的新生儿和早产儿更为有利。此外,母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适宜,不易引发脂肪性消化不良,有助于宝宝大脑、智力及神经的发育。
乳糖 母乳中所含乳糖比其他奶品的含量都要高,能促进宝宝的脑发育。母乳中所含的乙型乳糖在消化道内能变成乳酸,可促进消化,有利于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并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减少宝宝患消化道疾病的概率。
牛磺酸 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适中。牛磺酸与胆汁酸合,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维持细胞的稳定性。
矿物质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且比例适中,吸收率较高。如,钙、磷的比例为
2:1, 更易于人体吸收,对防治佝偻病有一定的作用;锌的吸收率可达
59.2%;铁的吸收率为45%~75%。此外,母乳中丰富的铜,可保护宝宝娇嫩的心血管。
早开奶能让宝宝吃上初乳,使宝宝得到妈妈给予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免疫物质,免受外来细菌的感染。早开奶、早吸吮乳头可刺激母体泌乳,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此外,早开奶还能使妈妈减少产后出血。
初乳:产后
7天内所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初乳色黄,较稠。开始3天内,乳房中乳汁尚未充盈之前,每次喂乳亦可吸出初乳
2~20毫升。初乳中含蛋白质比成熟乳多,尤其是免疫球蛋白A,曾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初乳的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
过渡乳:产后
7.14天所分泌的乳汁称过渡乳,其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而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即初乳向成熟乳过渡。
成熟乳:产后
14天以后所分泌的乳汁称成熟乳,其蛋白质含量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增加,达到最高利用率。
前奶:每次哺乳开始时带水样的乳汁为前奶,它的成分是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后奶:每次哺乳的后半期乳汁呈乳白色,含较多的脂肪。如果乳母每次给宝宝喂奶的时间太短,宝宝就吃不到含有丰富脂肪的后奶,容易饥饿,影响体重正常增加。
注意,乳汁量和质的变化是随乳母的身体恢复而变化的。这一过程是完全适应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的。有人认为乳汁清淡时没有营养价值便放弃,其实这是很可惜的。
宝宝出生
4天时就可以开始添加维生素了。宝宝出生后半个月每天应添加维生素A500国际单位和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
新生儿不宜喝糖水
许多妈妈都认为给宝宝喝糖水能补充营养,于是经常喂宝宝喝高浓度的糖水或给宝宝吃一些高糖的乳制品,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不仅不能给宝宝补充营养,反而可能给宝宝带来疾病。
若给宝宝服用高糖的乳和水,宝宝易患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致发生营养不良,还会使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病率增加。因为高浓度的糖会损伤肠黏膜糖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肠腔充气,肠壁不同程度积气,产生肠黏膜与肌肉层出血坏死,重者还会引起肠穿孔。临床可见腹胀、呕吐,大便先为水样便,后出现血便。另外,给宝宝喂高浓度糖水,还会造成宝宝出牙时发生龋齿。因此,开奶之前不宜给新生儿喂糖水或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