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不仅是为宝宝健康着想,其实另一方面对妈妈自己健康也是有利的(有效预防乳腺增生和乳腺癌)。乳汁是由妈妈吃进去的食物而分泌的,所以在哺乳期间,妈妈的饮食尤其重要。一方面要多吃下奶的食物,另一方面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的药物,都要慎之又慎。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建议在10-12个月断奶,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妈妈很难不被一些小疾病缠绕,如感冒发烧咳嗽是最常见的,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否可以直接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呢?
妈妈吃的所有食物都会通过乳汁分泌而进入宝宝的身体,哪些药品对宝宝健康有害呢?今天小编来给你提醒以下这7大药物是哺乳妈妈不可触碰的。
一、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哺乳妈妈得个感冒咳嗽是很平常的事情,不注意的妈妈就会像平时那样,随后拿起阿司匹林这些药物就往嘴里放。却没有注意到这些药物对乳汁分泌的危害。长期服用的话会影响宝宝的血小板功能,出现凝血机制障碍的。
二、抗生素药物
大多数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主动或者被动机制分泌到乳汁当中,使宝宝无意中成为间接的用药者或者受害者。所以母乳妈妈一定要注意可能进入乳汁中的药物对宝宝的影响。进入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不仅与用药的剂量有关,而且与药物跟哺乳妈妈体内的其他元素结合有关。
虽说药物有可能随着母乳妈妈的的代谢排出体外,但是对宝宝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宝宝自身对药物的敏感度。氯霉素可以抑制宝宝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环素会影响宝宝的骨和牙的生长,还容易发生锯齿;甲硝唑在乳汁中的深度很高,会让母乳呈现苦味,影响宝宝的食欲。
三、镇静安眠药
母乳妈妈面临家庭、职场及照顾宝宝的压力,有时候因为整个晚上都担心宝宝的睡眠,一个晚上醒来几次,醒来之后再也难以入眠,只好找安眠药来解决。这时候哺乳妈妈真要停下手上的药了,因为它将会让你的宝宝生长迟缓。
安定类会导致宝宝精神萎靡不振;眠尔通会使乳汁药物浓度比血液深度高出2-4倍,让宝宝更加油精神;苯巴比妥会让宝宝嗜睡,甚至得高铁血细蛋白症。
四、激素类药物
好不容易等到宝宝生下来了,妈妈和老公心里都痒痒地要进行房事,但是有些妈妈为了迁就老公,一直服用着避孕药,却不知道一时的欢乐换来了宝宝健康的受损,还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疾病。
口服类避孕药要在生完宝宝后的6个月甚至到断奶后才能使用,不然你的女宝宝青春期会出现妇科肿瘤等性疾病;大量的雄激素使用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使女宝宝男性化,男宝宝出现性早熟;雌激素的使用还会导致妈妈回乳,减少了乳汁的分泌。
五、维生素类药物
为了宝宝不缺乏维生素,很多妈妈都选择从各种算什么中摄取需要的维生素,好让宝宝通过母乳吸收到应有的营养。可是有操之过急的妈妈会选择通过药物来增加自身的维生素,也不遵循医师的指导来服用。
过多的维生素A会让宝宝发生中毒反应;过多的维生素D会导致宝宝发生高钙血症,影响智力发育;过多的维生素B6也会抑制母乳妈妈乳汁的分泌。想必妈妈也不想宝宝的口粮不足的吧,所以还是建议妈妈们通过食物摄取维生素就足够了,多吃绿叶蔬菜、水果、肉类、蛋等,不需要过多地依赖药物。
六、呼吸疾病、内分泌疾病禁用药
人免不了会生病,母乳妈妈也不可能坚持365天不生病,特别是刚生完宝宝的妈妈,免疫力多少会降低,如果不注意调理,胡乱用药,会落下长期的病根,有的甚至长期依赖药物的治疗。但是某些疾病的药物对宝宝的影响是极大的。
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氨茶碱和麻黄素容易使宝宝激惹,情绪不稳定,还影响睡眠;用于治疗内分泌疾病的药物如甲亢平会抑制宝宝的甲状腺功能;碘剂还会让宝宝甲状腺肿大,是坚决不能使用的;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如剧泻药的止泻药会让宝宝胃肠蠕动增加,产生腹泻。
七、哺乳期妈妈用药5原则
药物进入妈妈体内后,经血液循环到达乳腺,扩散进入乳汁,并随同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乳汁中所含药物的数量,取决于摄入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持续时间、药物分子大小、溶解程度及酸碱度等因素(怀孕时也不能随便用药)。
由于小宝宝体内缺乏对药物解毒的酶,肾脏的排泄功能也不完善,所以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的药物代谢、排泄都很慢,也很容易引起药物蓄积的中毒反应。所以严谨地遵循用药安全原则非常重要。
1.哺乳妈妈就诊时,要与医生充分交流,一定要告诉医生你正处于哺乳期。
2.尽可能选择局部用药而非口服用药,如乳膏、软膏、洗剂、阴道或直肠用栓剂。局部给药进入乳汁的剂量较少,可以有效减少对宝宝的影响。
3.对哺乳期宝宝无害的药物,可以直接用于哺乳期妈妈,但是孕期对胎宝宝无害的药物,可能会对哺乳期宝宝造成一定影响。
4.若需服药,应在哺乳前3小时或哺乳后立即服药,这样经乳汁传递给宝宝的药量将减至最低。
5.在需用药的紧急情况下弃掉母乳,暂停哺乳,避免带给宝宝无法挽回的损害。
本文由()小编编辑整理
阅读本文的网友也阅读了:
断奶时奶涨怎么办
夜间喂奶的注意事项
哺乳期能烫发吗
哺乳期会怀孕吗
产后奶水不足怎么办
哺乳期能吃西瓜吗
哺乳期不能吃的东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