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家长要对症下药

来源:未知

     最近看了一些博友总结孩子期末考试的博文,80%以上的家长都把孩子在考试中丢分归结为“粗心”。我以前也是这样。“如果不是因为粗心的话,这回应该考100分!”这是我和毛豆以前最常说的话,就是因为毛豆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总是有因为“粗心”而做错的题目,让我们感到很可惜。某些题并不是不会,而是因为漏了、算错了或写字写错了丢了分,实在让人不好接受。

    以前,我总认为孩子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小学里的知识那么简单,还能学不会?考不好就是因为“粗心”,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所以我总是责怪毛豆对待学习不够认真,然后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下次一定仔细认真,毛豆也答应得很好,发誓一定要做到。但真的到了下次,仍是因为“粗心”而丢了分。

    我为此感到很头痛,“细心”怎么这么难做到呢?

    后来,经过多方观察和学习,发现我们所认为的“粗心”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造成“粗心”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孩子“粗心”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要有效地解决“粗心”的问题,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情况,找到他不同于别的孩子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见到实效。

    大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自己的孩子“粗心”的原因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一一解决。

      孩子如果对某门功课缺少兴趣,学习情绪不高,就很容易“粗心”。所以当孩子在某门功课中老是“粗心”时,家长要分析一下孩子是否是真的“粗心”。

    毛豆的“粗心”主要表现在数学方面,就是因为他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用心不够,作业总是匆匆忙忙做完就完了,也不去检查。学习数学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任务,完成了就放下了、不去想它了。所以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时常有“看错”的地方。我总是告诉他要仔细认真,做完了检查检查,他虽然照我的话去做了,但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也没有多大成效。语文和英语他比较感兴趣,“粗心”的情况就少多了。

    针对这种情况,一是家长和老师要多用心,让孩子明白每门功课都是很重要的,都是将来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以引起他的重视;二是想方设法慢慢培养他的兴趣,引导他向好的方面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粗心点”,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这个“点”。

    这一原因不太好解释,也不太好理解,不知我能不能说清楚。大多数孩子都是在数学方面“粗心”,这可能和数学比较枯燥有关,毛豆也是这样。毛豆的“粗心”主要表现在:一是漏题,二是计算错误,三是答题的步骤不严谨。比如应用题,解完题忘了写“单位”,或写得不规范,“答”时忘了写“答”字等。语文有时候也“粗心”,主要表现在写错别字、审题不全面就匆匆解答,以致答案不全面或答非所问。这么看来,毛豆的“粗心点”应该是考虑问题不全面,逻辑思维有些欠缺,把握全局的意识不够,这是小学阶段孩子的普遍特点,因为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发育到很高的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总是很简单、很单纯,容易直来直去,所以“粗心”的问题也多发生在小学生身上,到了初中和高中情况会有所改变。

    针对这一点,家长要“具体孩子具体分析”,找到自己孩子的“粗心点”,对症下药。由于和孩子的年龄有关,所以这一问题想从根本上解决比较困难,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和着急。小学阶段的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造成这种错误的深层原因,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然后把孩子易范的错误统计一下,逐一解决,并加强训练。

      “粗心”的深层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这是容易被家长忽略的一点。一般的家长都把孩子明显的错误归于“粗心”,没有考虑孩子是不是在那一知识点上掌握得不够牢固。毛豆的“粗心”有时候也是这种情况,我很多时候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粗心”的地方仔细辨别、验证,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

    如果孩子的“粗心”是这一原因造成的,应该是比较好解决的,把“粗心”部分的知识巩固消化、掌握牢固,问题就不大了。

      孩子的性格和学习习惯是造成“粗心”的另一个深层原因。

    学习是一件很严谨的事,决不是在玩乐中就可以做好的。尤其是数学,是一门逻辑极其严密的学科,更需要认真的态度。在生活中,有的孩子性格粗犷,大大咧咧,难以静下心来仔细认真写作业,还有的孩子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这都会对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

    性格是比较难改的,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家长如果碰到这样的孩子,就只有耐下心来,慢慢培养了

上一篇:小儿多动症应早期预防 尽量少食含铅食品
下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