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到底有多受重视

来源:未知

  一提起现在的孩子,父母乃至老一辈人都说他们很幸福:吃穿不愁要啥有啥,在家里地位超然得个个像小皇帝小公主,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六一前夕,记者在回顾本报近年来的相关新闻事件时发现,这些被称作“祖国未来”的儿童,社会受重视程度远没我们以为的那么高。

  公共设施欠缺“儿童为本”

  公话太高幼儿难用

  [新闻回放]
  2005年12月27日,一名姚姓妈妈向本报记者反映,时值岁晚迎新,她和4岁半的女儿薇薇在天河城逛街,一不小心薇薇在人潮中走失了。身上带着公话IC卡的薇薇想用安装在体育西路地铁出口墙上的公共IC卡电话打电话找回妈妈,却由于公话安装得太高,个子比较矮小的薇薇即使踮起脚,小手也够不着公话的电话键盘。庆幸的是,姚女士最终在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回了薇薇。

   [家长担忧] 事后姚女士表示很担忧,孩子在街头走失或遇上什么危险,公话“高不可攀”,孩子根本没法用。

  [部门答复]
  记者曾在2005年12月29日下午致电中国电信服务热线10000,电信工作人员表示,已将意见记录,并将反映给相关部门,近日内会有答复。

   [事件现状] 然而其后不了了之,记者并未收到任何答复,时至今日,“矮公话”也从未在市内出现。

   购票标准数年不变

   [新闻回顾]
  2004年8月16日,本报一版曾刊登《穗儿童购票标准将提至1.2米》一文。文中提到,当今儿童身高普遍提高,在陈纬仪等10位人大代表提出“提高儿童购票身高标准”建议下,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于当年表示,可将学龄前儿童免费乘坐地铁和影剧院儿童免费购票的身高标准提高至1.2米。

  [家长困惑]
  然而其后该标准仍然迟迟不见出台。家长们不免纳闷:近年来,国内很多省市已经纷纷把儿童免票线从1.1米调高至1.3米,但广州这一沿海大都市,儿童免票线为何迟迟难“长高”?

   特殊儿童教育遇“冷”

  康复残疾儿入学依旧难

  [新闻回放]
  2004年06月07日,本报刊登了《康复后残疾儿入学难》一文。该文提到广州市6岁儿童晓志(化名),两岁时因药物致聋,接受过两年多康复培训,康复后转入普通幼儿园。当年5月中旬去某小学报名入学时,遭到学校的婉拒。

  据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李春玉老师透露,当年康复后的聋儿进入正常幼儿园和小学的实际人数只占30%左右。并且不断有聋儿回流到聋校。

  [专家忧虑]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李老师表示,当时广东省0~6岁的残疾儿童约有11万,且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1.65万,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关注这些弱势儿童,切实可行地解决这部分残疾儿童的入学后续教育问题。

  [事件现状]
  上周,记者再次采访了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李老师,了解到,跟2004年当时的情况相比,残疾儿童的入学后续教育问题基本依旧,3年过去了,情况并无多大起色。

  乙肝携带儿仍被拒入园

  [新闻回放]
   2004年6月24日,本报《乙肝携带儿被拒入园家长黯然》一文提到,如果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乙肝病毒携带儿童不能就读普通幼儿园,那么开办专门接受这类儿童的幼儿园可算是一条可行之路。越秀区新星中英文艺术幼儿园的胡园长有开办这样的幼儿园想法由来以久,但是迟迟没能实现。

  [园长想法]

  “‘大小三阳’尚且可以正常上大学、当公务员,为什么携带乙肝病毒的幼儿却被幼儿园拒之门外呢?幼儿园的名字我一早就想好了,就叫做新星阳光幼儿园。”

   [事件现状]
  上周,记者再次采访了胡园长,她告诉记者,这几年她不断在教育部门和社会奔走呼吁,今年年初的广州两会上,她也再次递交了关于开办乙肝携带儿幼儿园的提案,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再度重视,然而至今毫无反馈。上一页12下一页

上一篇:书包别超过孩子体重的10%
下一篇:儿童步行者易受交通伤害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