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0日,上午9点,开始流血,先生急忙将我送至医院,医生检查完说:“回家等着吧,刚开了一指。”于是听话地回家了。晚上7点,开始肚子痛,先生说“走!”于是又回到医院。
医院里人来人往,可怜的我没有病床,就在医生的休息室里坐了下来。渐渐地,一下紧过一下,我坐不住了,开始蹲在地上,蜷缩成球状。先生拉着我的手说:“别生了,剖吧。”我同意。这时,我只希望宝贝尽早出来,不管什么方式都行。可是医生坚持让我自己生。 >>>对自然分娩的几个误解
第二天早晨,正式进了产房。此时已没有先生的陪伴。医生给我打了安定,让我睡一会儿。
中午12点半醒来。医生说:“快了。”让我半坐在手术床上,双腿被赫然分开。此时,你根本不会想到什么尊严啊体面啊,仅是服从命令。我发出低沉的撕裂般的喘息,突然,一声咔嚓,接着是哭声。
10月11日下午2点25分,我的宝贝出世了。一切又风平浪静,我重新回到美好的世界里。身边躺着一个粉嘟嘟的小生命,小嘴一动一动,好像不是自己17个小时受了那么多苦生出来的,而是上天赐予的一件珍宝。我愿意再次经受阵痛,让我的下一个宝贝降生。
一天后,我就能下床活动了,而那些剖腹产的妈妈,却要在医院里住上一个星期。
自然分娩是要忍受很多痛苦的,但如果条件允许就要努力争取。我的身材至今维持得很好,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已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不知是不是自然分娩的好处。
一天后,我就能下床活动了,而那些剖腹产的妈妈,却要在医院里住上一个星期。
自然分娩是要忍受很多痛苦的,但如果条件允许就要努力争取。我的身材至今维持得很好,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已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不知是不是自然分娩的好处。
您也想多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吗?请进入->>> 专家称自然分娩对母婴有益
了解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也是女性的一种本能。本来,身体健康、年龄适宜、正常足月妊娠的妇女,其自然分娩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当然,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阵阵收缩,产妇会有腹痛而且相当剧烈,由此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紧张,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也都是可以承受的。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健康的正常孕妇来说,自然分娩并非是什么难题。
了解自然分娩的全过程,一定会对准妈妈减轻心理负担有所帮助。自然分娩的过程从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第一次生育的女性(称为初产妇),大约需要16~18个小时来完成这项工作;如果不是第一次(称为经产妇),也需要10个小时左右。一般来说,分娩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也叫三个产程。
以下是自然分娩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分娩疼痛>
由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将会贯穿整个分娩过程。
宫缩痛主要在下腹部,有时也发生在两股内侧或脊柱上面。多数女性感觉到的宫缩痛与月经期痛性痉挛相似,只是更强烈些。
在胎儿即将出世时,由于会阴和外阴部的扩展,产妇还会感到这些部位有烧灼感和强烈的疼痛。 >>> 5招教你自然分娩得更快
寻找一个舒适的体位,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深呼吸,可以缓解分娩疼痛。
要对分娩的疼痛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分娩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分娩痛是生理性疼痛,一般人都可以忍受。但是生产时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剧痛,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你会被意料不到的疼痛打跨。
分娩过程中大喊大叫会使产程延长。
分娩的过程中,您能承受这种疼痛吗?看看其他产妇都是怎么度过产程的吧,请进入->>>分娩:顺产 体验疼痛的幸福
<侧切>
又叫会阴切开。初产妇分娩时,多数人要作会阴切开。
会阴切开能缩短分娩时间,减少盆底组织松驰,减少产后阴道膨出及子宫脱垂,不影响日后性生活。
又叫会阴切开。初产妇分娩时,多数人要作会阴切开。会阴切开常用于以下情况:
1、初产妇会阴紧,分娩时常有不同程度撕裂,切开会阴是为防止不规则撕裂和损伤肛门。>>>自然分娩,需给会阴“动剪刀”?
2、手术助产时,为了便于操作防止会阴裂伤,大多数产妇需切开。
3、有胎儿窘迫时,应迅速娩出,切开会阴可达到快速的目的。
4、早产儿胎儿虽小,但为了避免损伤娇嫩的胎儿,有必要会阴切开。
5、会阴切开能缩短分娩时间,减少盆底组织松驰,减少产后阴道膨出及子宫脱垂,不影响日后性生活。
<产钳和胎儿吸引器>
产钳和胎儿吸引器
产钳利用两个钳叶夹持胎头的两侧颧骨部分,牵引出胎儿,偶然也可旋转胎头,以纠正胎头位置不正。
胎儿吸引器是利用负压吸住胎头进行牵引和旋转,以扩张产道加速分娩。 >>>产钳助产会不会伤到阴道和胎儿?
产钳的力量比吸引器为大。这两种器械用于下列情况:
1、第二产程延长;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心脏病等患者需缩短第二产程;
3、胎儿宫内窘迫需迅速娩出胎儿时;
4、疤痕子宫,预防子宫破裂;
5、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可用吸引器牵引压迫止血。
延伸阅读: 自然分娩,妈妈应拿出勇气
连生孩子都想偷懒,难道不是一种堕落?不幸的是,这种堕落正在以时尚的名义蔓延。剖腹产,一种不得已的补救手术,却被医院当作谋取“效益”的一种手段,为之推波助澜。
在我国
数据统计:北京上海等城市医院剖腹产婴儿均在50%以上。
主要人群:城市产妇普遍实行剖腹产,采取自然分娩主要是经济实力较差和进城民工的阶层。
可见,剖腹产已上升为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标志,同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下腹留有一道刀疤居然被视为21世纪中国“新女性”身体特征。难怪在医院里自然分娩的产妇倍感失落和自卑,人们都在说剖腹产的种种好处:婴儿的脑部避免了阴道挤压,智力高于自然产儿,其头型更为漂亮;剖腹产使阴道不至于松弛,有利产后夫妻性生活和婚姻质量;剖腹产有利于保持体形。在恶俗的攀比风下:剖腹产手术被视为丈夫和公婆对产妇的一种宠爱与奖赏。可实际上这显然是技术误导和价值混乱造成的恶俗现象。
在欧美发达国家
数据统计:城市剖腹产比例在10%至15%左右
主要人群:高龄产妇和生育功能性缺陷
在生理上,欧洲白人女性盘骨倾于男性型提高了分娩难度,但即便如此,欧美国家医院一般不主张剖腹产,产妇以及家属普遍认为自然分娩是一个幸福而完美母亲所必须接受挑战的考验,也是一个女人享受骄傲和尊严的要素,并有利增高母婴日后的感情和赢得丈夫的体量和尊敬。 >>>写给BB的超精彩顺产经历
专家们观点
剖腹产的好处避免了自然分娩过程的疼痛,相对于它给母婴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便显得不可取,剖腹产只能限于产妇和婴儿的病理因素的补救手术。
从技术角度来看
·手术增加产妇大出血和感染的可能性,产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是自然分娩的10——40倍,疼痛和恢复时间也较长;
·剖腹产创伤面大,产妇易患羊水栓塞,羊水进入血液导致产妇生命威胁,它是近年产妇一大死因,也给日后再孕带来了难度,即便3年后再次怀孕,子宫也容易破裂;
·由于手术后需要禁食,明显影响母乳喂养,这给刚脱离母体的婴儿的免疫力十分不利,一旦婴儿有先天缺陷则更容易死亡。
·一些医生进行手术时操作不慎,伤害产妇和胎儿的事件也举不胜举。
从新生儿角度来看
·由于孩子未经产道挤压,有三分之一的胎肺液不能排出,出生后有的不能自主呼吸,即患上所谓的“湿肺”,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等并发症。
·剖腹产也可能因未真正达到胎儿成熟而造成医源性早产,引发一系列早产儿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视网膜病或残废甚至死亡。
从经济角度出发
剖腹产费用和保养费用都昂贵,是自然产的3——4倍。
剖腹产盛行是社会问题,除了医院谋利动机之外,市民社会的无知和恶俗的市侩价值观也在推波助澜。由于制度失范,
医德崩溃和技术滥用
当医院成了谋求暴利的垄断行业,病人往往成了被敲诈对象。当产妇进产妇科,医生和护士以惯例性手段来要挟产妇与其家属,如同布好了一个圈套等他们上当:先是技术性解释自然分娩的疼痛和风险,给产妇造成一定心理恐惧感,接着声称剖腹产对母婴的种种好处。接着拿一分满纸恐怖后果和“责任自负”协议让产妇或亲属签字。经过这番连哄带吓之后,为了图母子平安和听起来有利无弊的剖腹产,没有不乖乖就范的,何况现在年轻夫妇都没有生育经验。 >>>顺产 "过来人"秘技大公开
即使产妇要求自然分娩,医院通常要求待产者交纳一定数目的押金,理由是防止出现难产时采取应急抢救之需,这给医院在最后关键时候达到剖腹产埋的目的,有产妇在宫口开了很大时被推进了手术室做了剖腹产,因为疼痛和害怕使得她们听从了医生临时安排手术。
经济效益至上
如今许多产科医生的助产技术越来越不胜任,只能依赖剖腹产,更不愿意承担责任。关键在于一个“钱”在作怪,自然分娩对医院创收和效率也构成威胁,一个剖腹产手术通常在个把钟头而已,可一个初次生产的夫妇至少需要10小时才能生下孩子,这需要付出巨大的技术人力,而且进益不大。相比之下,剖腹产显得干净利落。
新母亲不愿为之付出
中国新一代城市父母也是值得关注的人群,他们的忍耐力和独立性更是不敢恭维。他们不仅赶上城市率先实行计划生育,同时成长于物质条件发生突变时期,其父母恰恰尝过的物质极端匮乏的苦头,随着物质条件一下改善,做父母的总在孩子身上尽量避免自身曾经历的不幸,从而造成一种穷人暴富的心理定势,除了溺爱子女之外,并造成下代的毅力不足和养尊处优的性格,这些新一代城市母亲的通病,导致她们压根儿没有勇气去面对健康而自然的分娩,更不懂得天伦之乐和为人之母所必须付出牺牲。 >>>让我特别自豪的顺产经历
综上所述,如果农民们在经济条件容许下,也向城里的妈妈们看齐,那将对整个民族未来造成巨大危害。因为,一个优秀民族首先离不开母亲的坚强和勇敢。
·阿努比斯
·我的百天照
·我的成长日记
八隐患伤害女性生育 18330
男生殖力下降13致因20185
婚姻最缺的七样东西 11190
安全套 怎样套才安全53010
妻子最不好10习惯51193
女性私处的生态平衡 34897
对抗婆婆12聪明招数 23028
春节打算带孩子怎么过
直击水中分娩全过程20634
影响男人生殖力9事 27781
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自然分娩的话题吗?快进入搜狐母婴“自然分娩”栏目浏览更多的内容,或者进入搜狐母婴“准妈妈”社区和更多的网友交流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