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独立性”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儿童逐渐要从依赖父母到离开父母,最终走向社会。一个“精神世界”苍白的儿童,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独立性”发展却常常受到阻碍。令人遗憾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人却充当了阻碍儿童“独立性”发展的不光彩的角色。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成人忽视儿童“精神世界”的存在。他们不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而只看到儿童发展初期的软弱状态,错误地认为成人的责任主要是提供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即使有些人注意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的存在,也把自己看成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建立者,致使儿童的“精神世界”缺乏真实的内容。二是由于成人把自己活动的特点强加到儿童的身上。成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因而,他们往往从这个特点出发来理解儿童的活动。他们看不惯儿童活动的非目的性和非时效性,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儿童做各种事情,甚至有的以“怕浪费时间”、“怕儿童累着”为由,来代替儿童做每一件事情。结果,儿童的发展实际上成为成人的价值观念的延续。从儿童的成长来看,儿童必须依靠自己才能发展,没有人能代替他们长大。
真有出息
1 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当孩子独自完成某件有点儿难度的事后,家长应及时夸奖:真有出息!
2 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新学年的第一个早上,七岁的孩子李强要独自去报名,
他的心里还真有点儿发憷。
最后,他走到爸爸的身边,希望得到爸爸的一些指点。
爸爸从电脑前扭过头问:“想好问什么了吗?”
“嗯。”
“那就去吧,还有不懂的,下次爸爸帮你问。”
“还见校长吗?”
“你想见谁就见呗!”爸爸随便地说。
李强还在犹豫。
“要我去吗?”爸爸问了一句,可身子并不动。
李强沉默片刻,抬眼看了看爸爸,坚决地摇了摇头。
爸爸笑了:“那就快去吧,儿子!”
“行!”李强使劲伸了个懒腰,好像下了天大的决心似的。
老师们见到这么小的孩子自己来报名,很是惊讶:“几岁了?你爸妈放心你一个人出来?”
“我是自己来的。”李强自豪地回答。
旁边一位老师忍不住夸他:“小小年纪就能自己来报名了,真有出息!”
李强自己报完名后,兴奋地跑回家向爸爸汇报。爸爸赞赏地说:“我们的孩子就是了不起!”可能有许多父母会认为,李强的爸爸对这么小的孩子就放手,是不是太狠心了?但是,父母到底对孩子应当关注到什么程度才是正确的呢?我们见的更多的是这样的孩子:什么事都处理不了,缺乏各种能力。其实,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才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