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晚都要脱离父母走向社会,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让他们离开父母的庇护也能独立生活,能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父母如果心太软,对孩子的事情包办过多,往往容易造就懦夫和懒汉。“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这样的教训数不胜数。只有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在人生的海洋中去搏击,孩子才能经得住风浪,而不至于被淹没。不要帮孩子扛孩子的问题,走出替代的误区,这是现代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
当孩子做不好事情或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做的是鼓励,而不是替代。可是有些父母往往不能明智地对待孩子,处心积虑,唯恐照顾不周;宁愿自己受苦,不愿孩子受累。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在家是否做家务”的调查,竟然有2/3的学生回答“爸爸妈妈不让我们做,怕我们做不好”。很明显,我们的父母对孩子替代有余,鼓励不足,如此状态下的孩子不但四肢不勤,而且受不得任何挫折和困难。
美国一对年轻夫妻带着6岁的儿子在郊外骑车时,男孩的自行车陷到了泥地里,父母只说了句“闯过来”就径直走了。孩子实在骑不动,只好慢慢推过去。当孩子满头大汗地赶上父母时,父母夸赞儿子:“非常好!你像个男子汉!”
有这样一个新闻:学生小张考取了国内某名牌大学。可入学后,他不但无法换洗衣服,无法去食堂吃饭,更无法适应没有父母照顾的集体生活,无法在宿舍睡眠。入学不久,他就因为生活不能自理退学了。
美国父母看着孩子“受罪”却如此狠心,这在国内一些父母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但不可否认,对比国内一些父母的做法,造就小张这样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学生,美国父母的做法确实值得所有中国家长进行回味和反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新世纪的教育宗旨,要求受教育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还有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发展,等等。目的是要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既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有扎实的文化理论功底,又要有多种能力和强健的体魄。21世纪对孩子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趋势。但能否顺利实施,实施效果如何,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成年人,放到家庭教育中,就在于父母。如果父母不注意去读书,去学习,不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那么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将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