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听说在宝宝出生时即与母亲亲密接触,对拉近日后关系极为重要。可我自女儿出世之后的一小时直到二天之后的现在,几乎一直将她抱在怀里,可我怎样结束这样一种怪怪的陌生感呢,似乎并不像曾经想象的那种感觉呀。
A:任何一种实质的、持久的爱,都需要长时间的用心灌溉;男女之间如此,亲子之间亦然。想必,一个刚刚结束生产过程的女人首先深深体会的感受,可能是放松大于对婴儿的关爱。一项研究发现,母亲通常需要两个星期(有的要长达九周之久)之后,才开始对婴儿产生正面的情绪。所以别太担心,慢慢你会发现对孩子的情感与日俱增。
Q:保健医生告诉我差不多3小时~4小时喂宝宝一次奶,但是有时宝宝一直睡着,常常间隔5小时~6小时才吃。我该不该准时叫他起来吃奶呢?
A:如果你的宝宝在吃奶时睡着,试试这法子:把他扶起,坐在你的大腿上,用一手撑住他下巴,另一只手扶着他的背,让宝宝自腰部慢慢往前倾斜。一旦他醒来,就可以恢复喂奶姿势。你亦可以试着捏捏他的耳村垂,轻搔他下巴附近,如果各种办法都不奏效,就让他多睡一会儿,等他真的饿了,会专心吃的。
Q:每次宝宝吃着吃着奶睡着了时,我就把她放到床上躺下,可她马上醒来哭着要再吸奶,这时该怎么办呢?
A:宝宝哭闹有很多可能,不见得如你所想只是饿。有的是因为自己无法入睡,让她哭一阵子无妨;有时她还不准备睡,她希望有人陪着,也许她的情绪比较亢奋,你可以哄哄她,抱她走走。或者是因为胀气不舒服。当然,不排除没吃饱这种状况,不妨再喂她看看。
Q:每次给儿子喂完奶,一放下他,就会吐出些奶来,这正常吗?
A:吐奶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多发生在吃奶后几分钟。这是由于新生儿的食管和胃的生理特点,使吃下去的奶水溢出来一些,孩子稍大些就会好转。为了防止孩子溢奶而呛入气管,应尽量防止宝宝吐奶。可在喂哺完宝宝后把他抱直,伏在妈妈肩上并轻轻拍拍背,如此可预防吐奶。如果孩子吐奶仍多,或每次吃奶后都吐,那就需要去看医生了。
Q:剖腹生产之后的疼痛相当难以忍受,大夫给我开了止痛药,我却担心是否会影响到吃母乳的宝宝?
A:如果你不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许更大。因为你承受的疼痛和精神压力会使你无法全神贯注于宝宝,也会减少你的乳汁分泌。另一方面,药性残留在初乳中的量微乎其微,通常不会对宝宝产生副作用。
Q:今早当护理人员把宝宝带出来给我时,孩子似乎有东西哽在喉头里,然后吐出来某些液态物,我还没开始喂他奶吃,怎会如此?
A:你的宝宝有长达九个月的时间生活在羊水中,那时他还无法像我们一样直接呼吸空气,而是吸进一堆液体。虽然在出生之后,医生护士清理了他的呼吸道,但仍可能有些残留的液体或是黏膜在他的肺里,所以他以他的方式排出这些东西----这种现象完全正常。
Q:我怀疑我女儿的神经系统出了什么毛病:即使睡得好好的,他也会突然四肢抽一下,仿佛受到了很大的惊吓,这种情况正常吗?
A:这叫做惊吓反射(Startle reflex),也叫莫洛反射(Moro reflex)。有的婴儿这种反应轻些,有的则厉害一些,也许是因为突如其来的一个声响,或是被猛然抱起,原因也可能不很明显。宝宝的反应就是躯体僵硬,四肢同时伸展,小拳头张开,膝盖拱起来;随后又立即恢复原本蜷缩的姿态。对健康无碍,大一些这种情况就会消失。因此,不必担心。
Q:我的宝宝有时会出现下巴微颤的现象,尤其当他哭时,怎么回事?
A:这也是因为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的缘故,很快就会消失,不必担心。
Q:当我看到宝宝那长相时,感觉并不好,你看尖尖的脑袋、大眼泡、扁鼻子……什么时候看上去会好看些呢?
A:说实话,刚出生的宝宝大多都不太上相。影视镜头中抱出来看上去很好看的新生儿往往都有2、3个月大了。但是,不必忧心忡忡,通常这副怪模样都是暂时的。为了能够待在你那空间有限的子宫内,更为了最后能够顺利通过狭窄的产道,可以说,新生宝宝必须长成这模样。
Q:大夫告诉我,宝宝因为黄疸现象,必须留在医院先用胆黄灯治疗几天。医生说不要紧,可是我觉得很严重,听人说黄疸会导致智力低下,为此,我整日心神不宁,夜不成寐。
A:走到婴儿室去看的话,你将发现过半的宝宝在第二或第三天会开始变黄,最明显的部位是眼白、手掌心和脚底板。这个黄色是来自于血液中过剩的胆红素,一般来说,一周左右就消失了,这种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也有许多婴儿要持续到1个半月左右才消退的。病理上的黄疸不多见,通常见于遗传、血液或肝脏方面的疾病等成因,要避免黄疸在脑中堆积,尽快降低指数是很重要的,否则会造成核质性黄疸,其征兆是哭声微弱、反应迟钝、吸吮能力很差,它会导致永久性脑部受损。
Q:很多育婴室的护士用安抚奶嘴堵住那些大哭的宝宝的嘴。我很看不惯一些大点的孩子成天叼着个奶嘴不放,我不希望我的宝宝那样。
A:其实,在育婴室里的两三天当中使用安抚奶嘴,并不至于造成习惯。然而,基于以下几点,最好不用:
**如果是母亲授乳,最好不用。因为宝宝会对两种吸吮方式不同的乳头产生困惑,影响到授乳的顺利进行。
**宝宝每每哭泣时,光用安抚奶嘴去敷衍,对孩子并不太好,因为安抚奶嘴不能替代亲人关爱的拥抱。
**如果你决定不让宝宝吸奶嘴,就告诉院方。若是他在育婴室哭个不停,可请院方将他送到病房由你试着抱抱他,喂喂他,可能的话,要求宝宝与你同住一房间。
Q:我的出生仅一周的宝宝,在他睡觉时细听会有一种“吱吱”的响声,是嗓子有问题了吗?
A:婴儿出生后1周左右,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很多情况。宝宝呼吸时,嗓子会发出一种“吱吱”的声响。由于每呼吸1次就发出这种声响,母亲就很担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其实,这种声响并不是总有,当宝宝哭、发怒时就严重些,安静时就很轻微。倘若啼哭的声音并不嘶哑,吃奶很好,精神也好,也不发烧,就是去看病,医生也会告你一切正常,因此,不必担心。
这种声音是由于喉头生来很软,每当呼吸时喉头的一部分就变形,由于变得很窄就发出这种声音。数日后,柔软的喉头逐渐变硬,声音就消失了。也有的孩子要到半岁以后才好的,大多1岁左右就基本没有这种现象了。
Q:我儿子向来吃奶都吃得很好,而突然之间,在过去的八小时内,他始终不肯好好吃奶,我一时找不到原因,帮帮我好吗?
A:宝宝不好好吃奶,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母亲的饮食:你是否酷爱某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是,那么宝宝可能单纯是因为你所吃的某种味道重的东西,经由母乳到了他的口中,而他很不喜欢那样的口味。如果你知道什么样的饮食可能造成这种局面,就少吃为妙。
**感冒:鼻塞的宝宝没法子同时用嘴巴吃奶和呼吸。你可以准备一个婴儿专用的吸鼻器来清除鼻腔内的异物,或是请大夫开滴鼻剂。
**耳朵痛:耳朵痛会引起上下头颚不适,吸吮的动作会使这种不适更加严重。妈咪要注意观察。
**鹅口疮:鹅口疮通常出现在宝宝的双颊两侧,有时会在舌头、上鄂、牙龈。新生儿出现的机会很大。这种感染虽不危险,但是会痛,会影响宝宝吸奶。一定要为宝宝医好此病,以免你自己也因为乳头皮肤的裂伤而感染,或是传染到宝宝其他部位。
**乳汁来得太慢:极度饥饿的宝宝可能会因乳汁迟迟不来而顿失耐性,然后便拒绝再做尝试。有的妈咪奶水来得较慢(可能有5分钟之久),为避免孩子发生拒吃的情况,最好事先挤出一点乳汁让宝宝开始努力时有很好的诱因。
**你的紧张不安:妈咪的负面情绪会传达给敏感的宝宝,使他无法安心吃奶。所以,妈咪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放松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