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教宝宝学会耐心等待呢?没有耐心等待,可不是孩子的错。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及时满足的天地里。嘴角刚一撇,奶就送到口。在空中挥舞几下拳头,妈妈就会伸出双手。大人们的这种反应,对孩子有积极的意义。
学会等待
很多针对婴儿的研究都表明,那些需求可以得到迅速反馈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更加均衡,因为他们对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安全感。但及时满足的负面影响就是孩子们积累起了一种经验:只要有需要,就能得到满足。既然孩子们从一开始没有被传授“等待”这项技能,那我们必须给他补补课了。首先,在每天的生活当中,适当放缓满足孩子需求的节奏,让他们逐渐接受等待的概念。然后,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建议,给孩子安排一系列直观、体贴的学习等待的课程。
给他一个闹钟
买个闹钟,然后给它设置一个马上就可以闹响时间,通过这个定时、报时的步骤,给孩子强化过程感,让他对中间经过的时间有比较明晰的感受。比如你想睡个午觉的时候,就可以对孩子说:“我想在沙发上睡半个小时,当闹钟响起的时候,我就会起来跟你一起玩儿了!”当然,你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玩儿的闹钟,甚至沙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它。
对他表示理解
等待会引起烦噪,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因此你不能禁止孩子表现出焦躁不安来。相反,你应该认真地对待孩子的坏情绪,好好跟他聊一聊。你还可以通过与他玩游戏的机会,让他在轮流的过程中强化等待的概念。通过跟讲道理的方式,可以逐步提高孩子对于等待的承受力。
让其他人等待
这听起来有些矛盾,但其买很有理也挺奏效——在你和孩子做事情时让别人等待,慢慢地他就会理解这种感受,并且接受等待。比如,电话铃响了的时候,你可以接通电话跟对方讲:“不好意思,我正陪鹏鹏下棋呢。你稍等一下,等我们下完这盘棋,我就给你打回去。”然后跟你的孩子讲:“马叔叔正在等我回电话,我们稍微快一点好不好?”
有理由的等待
如果知道原因的话,等待就会好接受一些。所以,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等待,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更容易一些。比如当你带孩子去医院候诊,并且已经等了很长时间时,你应该向孩子解释:“现在天气这样热,很多人都生病了,所以我们必须等大夫有时间给我们诊断的时候,才能进去。”
让时间变得具体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你需要找到一些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时间长度。比如你可以说:“我们要开4小时的车,就好像你在幼儿园待一上午的时间。”或者“这个饼要在锅里烤30分钟,就好像一集《天线宝宝》的时间。”那样孩子就不会觉得等待遥遥无期。
区分白天和黑夜
你可以对孩子说:“咱们再睡三次觉,圣诞老人就会来了!”一般来讲,孩子是通过白天和黑夜来判断一天的。有这样一个时间分段,对他们学会等待有一个相当的帮助。所以你要不断给孩子强化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帮助他形成“天”的认识。
一起制作日历吧
如果需要等一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比如快到生日了、假期该结束了,你可以和他一起做一个日历,给他更加直观的解释。你们可以做些彩色的数字,或者给每一天画上一个形象的标记。每过去一天,你们就一起画掉一天,那样会让漫长的等待变得好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