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用药,这在正常人很自然,但对孕妇来讲则不然了。自从60年代初,有孕妇因孕吐而服用“反应停”药物,结果造成胎儿出现海豹样畸形被大量报道以来,孕妇越来越害怕用药。在我们周围也常见到滥用四环素而产生的“四环素牙”。
当今人们已将优生优育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孕妇患病以后担心药物对“宝宝”的不良影响而拒绝使用任何药物,以致延误病情甚至危及母儿生命的事情也并不鲜见。有的孕妇在诊断妊娠前使用几支青霉素就要求人工流产,其实,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孕妇使用青霉素对胎儿是安全的。
各种病毒、细菌活动频繁,孕妇由于要满足自身及胎儿对氧的需求,往往过度换气,从而吸入更多的尘埃等,发生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增大。
一般的感冒,症状较轻,如流清涕,打喷嚏等,对胎儿影响不大,也不必服药,休息几天就会好。但妊娠早期(5―14周)是胎儿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的时期,若患流行性感冒,且症状较重,则对胎儿影响较大,此间服药对胎儿也有较大风险。
已知与人类有关的流感病毒有300多种,目前已知其中有13种病毒在感染母体后可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现低能、弱智及各种畸形。
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儿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感冒最好不吃药。但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常见的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感冒药主要是对症药物,治标不治本,且对孕妇来说不是安全药品,所以专家建议孕妇最好不用抗感冒药。
抗病毒药均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不宜使用,若必须使用,则应有医生指导。
退热药感冒伴有高热,多预示病情较重,应及时看医生。消炎痛是孕妇禁忌退热药,阿斯匹林在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
抗菌素孕妇感冒如无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如扁桃体炎、血压高、咳黄痰、流浓涕等,可不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抗菌素。
祛痰、止咳药一般比较安全,但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
怀孕期间的妇女不接触感冒的病人,家中居室通风换气,温、湿度适宜,经常用醋熏蒸房间,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慌失措或乱服药物,更不应对此不加留意,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咨询。
对于孕妇用药的正确观点是合理用药。孕期不是绝对不能用药,但也不能随便用药。孕期用药的原则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药。选用时按药物性能、分子量大小、与蛋白质结合后通过胎盘的程度,以及各类药物在不同孕期所能产生的副作用来决定。例如糖尿病孕妇如不及时用药控制血糖,既可造成胎儿畸形或娩出巨大胎儿,又可使母亲病情加重。而抗糖尿病药物中,口服降糖药可影响胎儿发育,而注射用的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分子量大,且不易通过胎盘,对胎儿基本没有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孕妇用药重在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