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也引起肠阻塞吗
食物也引起肠阻塞吗?
人要靠食物维持生命,而食物又能引起肠梗阻,这岂非矛盾吗?事实上,在剖腹手术时,常见到某些食物残渣如山芋、柿子、黑枣、玉米和瓜子壳、果核等,在肠道内形成植物球,堵塞肠管引起急性肠梗阻。秋季是柿子和山芋成熟的季节,小儿暴食过量、不易消化,故发生食物梗阻较多。在盛产柿子、黑枣的地区食物梗阻的发病率较高,以鱼类为主食的沿海居民亦有鱼骨结团的病例发生。另外,有些小孩没有养成天天排便的习惯,致使粪便积聚,大量水分被大肠吸收后粪便干结成块亦能引起梗阻。
肠梗阻形成后,出现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腹部可扪到团块。治疗方面可口服植物油或中药,加强肠道的蠕动,使粪便驱散后易于排出,也可给肥皂水灌肠。如果坚硬粪块阻塞在肛门口,可用手指挖出。经过上面治疗无效,特别是粪便阻塞在小肠,则需手术将粪块取出。因此,家长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定时排便习惯,预防食物梗阻。
蛔虫引起肠梗阻有哪些诱因?该怎么办?
发生蛔虫肠梗阻有以下几个诱因:
1.有些家长没有遵照正确服药法给孩子用驱虫药,或用药量不足。这不但不能驱除蛔虫,相反使蛔虫在肠腔内引起骚动,扭集成团形成梗阻。
2.约半数以上的病儿,在发生蛔虫肠梗阻之前常有腹泻或发热。这样人体内环境发生了改变,蛔虫不习惯于这种生活条件而发生骚动。
3.由于蛔虫本身分泌毒素,刺激肠管引起持久性收缩而产生梗阻。
发生肠梗阻以后,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同时伴有呕吐,严重者短期内有眼窝凹陷等脱水现象,检查腹部能触到麻绳样团块。大约95%的病儿经过补充液体能纠正失水,用解痉剂止痛以及服用某些使蛔虫麻痹的驱虫药后腹痛能缓解。最重要的还是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预防蛔虫感染。已有蛔虫的患儿要正确服用驱虫药,如枸椽酸哌吡嗪、驱虫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