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梯
适合年龄:大约从两岁半起和日常生活练习并行,但须先成圆柱体B的充分练习。
所需材料:
蒙氏专用教具。由十块棕色的木制长方体构成,长方体的长度都是20 cm,横断面内10 cm×10cm、到1cm×l cm递减,每一个横断面和粉红塔的一个面大小相同。
示范步骤:
1.引导孩子,介绍教具.并准备工作毯。
2.示范棕色长方体的拿法。右手从上面握住最细长方体的中央部分,拿到工作毯上。其他的长方体也同样顺次一个一个搬运。较粗的长方体单手不容易拿,以左手托住底面帮助搬运。十个长方体不依次序散放在工作毯上。
3.家长坐在孩子惯用手的右边。
4.示范长方体的排列。首先选出最粗的长方体,拿出来放在工作毯左端(放在孩子能清楚看到它们渐次变化的位置),再依次比较长方体的粗细,由粗而细的顺序排列。注意将所有长方体靠紧。
5.排列完毕,仔细观察全体形状。
6.询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呢?”把十个长方体随意分散放置在工作毯上,让孩子进行练习。
7.工作完后,由最粗的长方体开始,协助孩子将棕色梯按顺序搬回教具架原位。
练习目的: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二次元的差异有充 分的认识。
间接目的——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性。
错误控制:
排列后的长方体在视觉上明显地不调和。
注意事项:
1.做完上述基本练习数日后,再进行各种改变排列方式的序列练习,可以让孩子主动去发现不同的排列方法。
2.可以利用“三阶段课程法”加深孩子对教具的理解。名称课程练习中使用的词汇:粗(的)、纫(的)。普通名称练习可以在基本练习前进行;序列名称练习应在孩子有相当的序列练习经验之后再进行。
变化延伸:
1.把长方体垂直积高后,侧面看起来像粉红塔的形状。
2.以长方体的一个面为基准垂直积高,作为基准的壁面要对齐。
可以把粉红塔和棕色梯做不同的组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