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怀孕与生产,对于母亲而言,不论是生理与心理,都面临着非常剧烈的改变。很多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现象,那产后为什么会出现抑郁症呢?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很复杂,也尚未有定论。可分为生理、体质及心理社会因素三方面来讨论
生理上,产妇从怀孕到生产,激素变化剧烈,如雌性激素与黄体素会在怀孕晚期增加,而在生产后急速下降,因此,所产生的极大落差是可能造成产后忧郁的重要原因。此外,也有研究认为产后肾上腺素、甲状腺素降低也是可能导致忧郁的原因。
在体质上,过去曾经有产后抑郁症或忧郁症的孕妇,发生产后忧郁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3~5倍,这些产妇,必须特别小心。此外,年轻的产妇、有经前紧张焦虑病史或有情感性疾患家族史的产妇也比较容易出现产后忧郁的现象。
在心理社会因素方面,产后照顾婴儿是相当劳心劳力的。由于婴儿的睡眠及吃奶时间不是固定的,故睡眠被剥夺与耗损体力是很常见的,在长时间体力与精神的耗损下,紧张、焦虑、忧郁常常伴随而来,这也是造成产后忧郁症的重要因素。
生活形态的改变所产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也是造成产后忧郁的常见原因之一。如角色的改变,产妇在孕期,是被照顾者,产后担任母亲的角色,这给产妇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第一次当妈妈,面对婴儿的种种问题更显得不知所措。
此时若无适时的外来支持,以维持其照顾者之角色,往往让产妇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孤立与挫折。还有一些个人的预期心理,如婴儿是否是产妇及家庭所期待的、婴儿的健康、婴儿出世后给家庭带来的转变、产后体重增加与工作变化都是常见影响产妇心理的因素。
产后抑郁症是妇女在分娩早期出现的以哭泣、忧郁、烦闷为主的情绪障碍,据统计约占产妇的半数以上,抑郁症多在产后3天内出现,持续7天左右,以后多数产妇的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因而易被人们所忽视。但也有的持续较长时间,并可诱发产妇既存的精神疾病。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产后抑郁症呢?
1、产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包括身体、心理、物质三方面的准备。
身体上:准妈妈要注意孕期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许多常坐办公室的女性,要每天参加一些适宜的有氧运动,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使机体能够在产后尽早恢复健康,适应繁忙的母亲角色。
心理上:生前对育儿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孩子出生后不至于手忙脚乱。如可以在产前通过读书、听讲座、观摩等学习喂奶的方法,为婴儿洗澡的方法,正确抱孩子的姿势等。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对一些意外情况要有思想准备。
物质上:要为小宝宝的降生准备好所需的费用和衣服、被褥、尿裤等等,并要为母子准备好房间。
2、产后的房间条件、家庭气氛,丈夫的配合,孕妇的自我调节是减轻抑郁症的关键。
房间条件:房间要有充足的阳光,但不宜直射婴儿及母亲,可用窗纱遮挡。每天要开窗通风,换走室内污浊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即使是冬天也应如此,如果怕孕妇受风着凉,可在通风时让母子俩在其他房间呆一会儿。
家庭气氛:家人不能对生儿生女包怨、指责,无论是生男生女都是自己的骨肉,要愉快的接受孩子和产妇,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丈夫的配合:生后一个月内,丈夫最好能陪伴在产妇身边,协助产妇护理婴儿,如帮助产妇给婴儿洗澡、换尿布等。有些丈夫怕孩子哭影响自己的睡眠,夜里就独自到其他房间睡,这样会使产妇觉得委屈,抑郁症状加重。丈夫要多陪伴产妇并谅解妻子产褥期的情绪异常,避免争吵。如果出差在外地,一定要想办法尽快赶回来照顾妻儿。
产妇的自我调节:产妇要认识到产后心理的特点,尽量避免悲观情绪的产生。平时注意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疲劳。闲暇时可听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或看一些图文并茂的杂志,或读一些幽默故事来调节身心。
了解产生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做个美丽快乐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