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感冒咳嗽,做父母的心跳就随之加快,担心这担心那的。其实,看似平常的宝宝咳嗽也有很大学问,父母切不可盲目用药,当发现宝宝咳嗽时父母应该紧记下面这4大要点!
1、听咳声辨病症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把呼吸道中的“垃圾”清理出来,咳嗽同时往往伴有咯痰,痰就是“垃圾”——这时的咳嗽可以看做是件好事,如果盲目的止咳反而会使带病菌的痰液滞留在气管内,进而造成症状迁延不愈。另一种引起咳嗽的原因是气管和支气管的充血与水肿,还有就是因长期咳嗽刺激,使咳嗽中枢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时的咳嗽就不是具有保护作用的反射动作了。
所以,家长不要一发现孩子咳嗽,就盲目的喂大量的止咳药,而是先仔细分辨一下宝宝的咳嗽声。如果伴有明显的气流冲击液体的“呼噜”声,就表明气管中有痰,倘若只有单纯的咳嗽声且音调较高的话,则为炎症性干咳。
2、不妨带孩子看耳鼻咽喉科
一般情况下,家长都会因孩子咳嗽而带他去看普通内科。其实,这样做并不是很不科学。咳嗽只是一种外在症状,除了常见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外,鼻炎、鼻窦炎、咽喉炎、肺炎等均可导致咳嗽。如果在镇咳上重重加码,往往会不利于康复。
鼻炎、鼻窦炎、咽喉炎等在临床上属于耳鼻咽喉科,治疗起来也大有讲究,要求主治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如果在普通内科治疗,可能效果并不好,还可能造成久治不愈,所以,建议到耳鼻咽喉科求治。即便是气管炎、肺炎引起的咳嗽,也不一定都有活动性感染。注意,对于经久不愈的咳嗽,就没有必要再大量使用抗病毒药了。因为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只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如导致白细胞下降、菌群失调、胃功能失调、食欲下降等。这时,应把治疗重点放在对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修复和功能的恢复上,如服用维生素AD胶丸,可帮助呼吸道上皮的再生和正常分化。此外,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等都可使气管纤毛运动功能获得改善,从而使痰液变稀,有利于排出。当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室内灰尘、避免理化因素刺激等措施也能促使呼吸道内膜功能的恢复。
3、莫忽视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持续性炎性反应。小儿常出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剧烈咳嗽,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约有42.9%的患儿就可出现哮喘症状,严重都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如何鉴别小儿过敏性咳嗽呢?该型咳嗽会反复或持续发作一个月以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发病多见于夜间和早晨,孩子运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大多为刺激性咳嗽,有痰液,往往有家族或个人过敏史,且大部分患儿在婴儿期有婴儿湿疹和过敏性鼻炎病史。这类咳嗽用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均无效。对于这类患儿,抗过敏的舒喘灵沙丁胺醇和酮替酚是比较有效的药物,一般在服用2~5天内咳嗽症状可消失,也有的患儿需要连续服药半个月到一个月内才能奏效。
4、止咳祛痰药的选择
小儿一般不适合使用可待因、喷托维林(咳必清)、咳美芬等中枢性镇咳药。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气道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孩子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虽能暂时止咳,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上皮细胞的运痰功能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却会受到抑制,导致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可影响呼吸功能。
小儿咳嗽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医生建立,孩子咳嗽,选用糖浆优于片剂,因为糖浆服用后可附在咽部黏膜上,能减弱对黏膜的刺激作用,即可起到镇咳作用,服用糖浆时不宜用水稀释,也不必用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