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是人体经络分布最密集的部位之一,经常用手指按摩面部,可以促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面部温度升高,使皮肤有效地吸收养分。下面,我们就为妈妈们详细介绍几个儿童面部常见穴位的具体按摩方法:
1.攒竹
儿童攒竹穴的位置与成人不同,成人的位于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儿童的则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它同时又被称为“天门”,即此穴所在位置为元神出入的部位,推拿此穴只要用两个大拇指在额头正中线自下而I二交替直线推动就可以了,这叫做“开天门”。一开始用力要轻,再慢慢加力,以看见孩子额头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推3分钟就能见效。
这个穴位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孩子在接受妈妈推拿的时候,会感觉很舒服,推不了一会儿,孩子就会安静下来甚至睡着。另外,这穴位还可以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孩子的外感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等症,在孩子出现此类症状的时候,可以给他推一推攒竹。
2.坎宫
眉心至两眉稍成一横线为坎宫穴,妈妈将两大拇指分别放在孩子的两眉毛向眉梢做分推,称为推坎宫。推拿坎宫可疏风解表,止头痛,醒脑明目。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哭闹不安、惊风等症。另外,它对儿童眼疾疗效显著,尤其对近视眼、沙眼、眼睛虹膜炎,有极好的防治作用。推坎宫的速度要慢,用力要轻,最好坚持每天推30~50次。
3.水沟
水沟即人中,属督脉,位于人体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用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水沟”的意思是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清热、宁神志、利腰脊的作用,能治疗休克、昏迷、中暑、颜面浮肿、晕车、晕船、失神、急性腰扭伤等疾患;如果长期按摩,还可调理口臭、口眼部肌肉痉挛,并有效治疗癫狂、小儿惊风、中风昏迷、牙关紧闭、癔病等。妈妈在给孩子按摩此穴的时候,当让孩子取正坐或仰卧,伸手放在孩子面部,五指朝上,手掌心向内,食指弯曲放在鼻沟中上部,用指尖按揉,以有刺痛感为度,两只手先左后右,每次各揉按l~3分钟,如果急救就用指甲掐按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