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卞华伟说,其实,“长胎不长肉”“皮薄馅大”才是女性怀孕的最佳自然状态。但是现代都是多吃少动的娇贵孕妇,因而造成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增加过大,反而有弊无利。
“胎”没营养很少见
长辈常劝到:“多吃点,你不吃孩子要吃呢”,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按哺乳动物的规律看,除非胎本身有功能问题,一般情况下胎儿的营养是够的,孕妇的营养不足只能损害的是孕妇的健康,而不会危及到胎儿。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能量供给,都有先胎儿后母体这个规律。若母亲营养不好,她身体原本储存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会优先供给胎儿,以保证胎儿的营养,所以这样只会损害自己身体健康。这是“母亲伟大”的含义之一。
旧时代的女人生得越多越容易驼背,但胎儿却很健康,正是因为营养条件差,而体内钙又被胎儿消耗所造成的。但要是母体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等物质不足,就会影响到胎儿了。
所以,只要孕妇营养不是极度贫乏,一般都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医生建议,准妈妈们首先该树立一个观点:别总担心胎儿不够营养,自身健康问题才是首要考虑的。
过多脂肪于“胎”无益
现代营养学发达,当然也就不会以牺牲母亲的健康来孕育宝宝了。孕妇对营养的摄取,不仅为胎儿,更是为自身将来健康着想。但也不是营养摄取越多越好,孕妇的体重需要合理增长,若盲目进补只会造成脂肪过度堆积,进而造成生育困难,造成妊高症、妊娠糖尿病。
医生介绍,孕妇在整个妊娠期增加的最理想最健康的体重是11~12公斤。羊水、胎盘、胎儿、增大的乳腺和子宫、为将来哺乳做的脂肪储备等都是造成孕妇体重增长的因素。
胎盘等大小是由孕妇体型大小决定的,过多地进补反而让孕妇身体脂肪堆积,造成“长肉不长胎”的现象,还增加了孕妇患妊娠糖尿病、妊高症的风险。有时还会因胎儿过大而造成分娩困难,也增加孩子将来肥胖风险。所以,多吃狂进补少动养胎造成孕妇体重疯狂增长,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孕期各大营养素的摄入标准
那么,孕妇怎样才能做到“长胎不长肉”,又能兼顾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呢?
医生介绍,孕妇的营养需求和体重增加幅度,是按怀孕各个阶段不同而不同的。一般而言,孕早期(0~3个月)因孕妇有害喜反应,对体重没有要求;孕中期(4~6个月)一周增加1斤左右;孕后期(7~9个月)一周增加0.5~1斤。各个时期的营养要点不同:
孕早期(0~3个月)
由于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早孕反应,因此,此阶段对营养的要求是以能进食为首要原则。
建议:
1.以自己喜好为前提,让美味和舒适成为决定因素,数量不要求很多,鼓励食物多样化。
2.避免油腻、辛辣,以及会激发恶心的烹调气味等。
3.饮食宜选择面食、饼干、米饭、蔬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4.口味可多用酸味或凉拌菜,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食欲。
5.少量多餐防止空胃。在两餐之间喝饮料,不喝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
孕中期(4~6个月)
食物品种及数量都应增加,但千万不要不加节制地进食。
建议:
1.每日谷类400~500克(谷类适当选择杂粮如小米、玉米、麦片)。豆制品50克,肉禽蛋鱼100~150克,动物肝及动物血(每周1~2次,每次50~100克),蔬菜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牛奶250ml。
2.每日比以前增加300千卡的热量。换成真正的食物:50克米+30克瘦肉+200ml牛奶,或者40克米+鸡蛋1只+19克奶粉,或者40克米+鱼80克+135克苹果。
3.孕期对钙的需求大量增加,经常食用虾皮、海带、紫菜等含钙、碘丰富的食物。
孕晚期(7~9个月)
谷物摄取量不变,蛋白质摄取增加。
建议:
1.谷类400~500克,肉禽蛋鱼增至150~200克,每周2次动物肝或动物血,牛奶500ml 。
2.由于胎儿较前增大,宜少食多餐减轻胃部饱胀感,有水肿高血压的孕妇要控制食盐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