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痛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引起急性疼痛的原因主要有急性盆腔炎、流产、妇科肿瘤破裂、宫外孕等。而平时前往妇科、疼痛科、康复科及针灸推拿科就诊的女性病人大多数是慢性疼痛,主要是慢性盆腔炎、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节育术后疼痛等引起的。慢性疼痛患者多有小腹坠痛、腰痛、性交疼等症状,且病程长,可长期困扰生活、工作。面对这些慢性疼痛,要不怎么来对付呢?
慢性盆腔炎
专家解析:慢性盆腔炎是引起妇科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表现为下腹坠痛和腰部酸痛,有时还会出现一侧坐骨神经痛(即臀部向大腿外侧或小腿的放射痛),会在月经期、性交后或劳动后疼痛加重,可伴有尿频、白带增多,月经量增多,周期不准,经期延长等症状。大多数患者通过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后倾,输卵管增粗,并有触痛,有些患者还同时患不孕症。
医疗对策:可使用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如选用透明质酸酶,或a糜蛋白酶肌肉注射,隔日一次,5—10次为一疗程;也可到疼痛专科使用神经阻滞疗法,如坐骨神经阻滞或骶管阻滞术;此外,还可以使用激光、微波、热水浴、理疗等物理疗法。
对于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而出现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应同时治疗炎与治痛;而对于部分长期治疗不愈、影响身体健康、工作的女性,特别是盆腔已形成包块,且年龄在40岁以上、不考虑生育者,可采用全子宫切除的手术治疗;对部分输卵管不通的不孕患者,则可以做输卵管复通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专家解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表现即疼痛,临床观察发现约50%的患者有痛经,且在月经来潮的1~2天疼痛最剧。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性交疼痛,月经前疼痛最严重;部分患者表现为盆腔慢性疼痛,疼痛至少持续6个月。有30%以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发生不孕;有些患者可出现月经异常。通过腹腔镜、超声、血清检查,可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
医疗对策:许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期都可能发生疼痛,但又不同于痛经,它是进行性疼痛,其疼痛是随着月经来潮而加剧,且不能缓解。原则上,疼痛症状轻微者可采用药物抑制其生长发展,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大剂量孕激素或雌、孕激素联合诱导的假孕治疗,或假绝经治疗,也可使用神经阻滞剂疗法。
需生育的轻度患者在确诊后可先进行激素治疗;病变较严重且需生育者则应实行保守手术;年轻但病变较重、无生育要求者可采用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再辅以药物治疗;症状和病变较重且无生育要求,或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复发者,可考虑根治性手术。
痛经
专家解析:据调查,痛经现在很普遍,十个女孩中有八个痛经。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发生在初潮的女孩身上,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呈痉挛性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的人并伴有腰酸,疼痛持续2~3天。而继发性痛经的疼痛与月经无关,通过B超、腹腔镜、宫腔镜等辅助检查,可确定疼痛是否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等引起的。
医疗对策:有些顽固性痛经者,药物等方法治疗不起作用,可使用神经阻滞疗法和物理疗法,若结合针灸治疗则效果更佳。严重患者,还可采用腹腔镜检查了解有无器质性疾病存在,同时可行子宫神经部分切除术。
节育术后疼痛
专家解析:少数女性由于上节育环或输卵管结扎术后出现持久性腹痛。术后腹痛可能是由于手术方式、手术损伤或术后炎症引起术后输卵管血管损伤,而导致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有的患者是本身有阴道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上环后加剧炎症,而引发疼痛。患者常表现为三痛,即下腹持续性隐痛、腰骶部疼痛和性交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阴道刺痛和直肠坠胀。还有些女性在节育手术后可出现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现象,通过盆腔静脉造影、腹腔镜、超声等辅助检查可发现病症。
医疗对策:一般轻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中药,或采用孕激素对抗雌激素疗法,或采用物理治疗或神经阻滞疗法。上节育环者可以改用其他避孕方式。对于已做结扎术,且长期保守疗法无效,并经盆腔静脉造影或腹腔镜证实为盆腔淤血者,可考虑行输卵管或系膜内怒张静脉剔除术,或行一侧附件、输卵管及子宫全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