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产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提前预测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杨慧霞教授说。在我国,早产是指孕妇在28―37周间分娩,因此要尽量延长孕周期,减少早产儿的出生,是非常得力的措施之一。对于精神过于紧张以及孕晚期有假宫缩出现的准妈妈们,则可以通过早产预测,减少出现意外的可能。
预测早产,目前用得最多的是以下三种手段。
检测孕妇宫颈后方的阴道分泌物。一旦孕妇出现宫缩、宫颈变短等情况,就必须警惕是否有早产的可能。去医院检查时,医生会用湿棉签取孕妇阴道中一些分泌物,观察有无颜色变化,再做判断。
测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孕妇一般在怀孕22周后可以测,如果发现没有,则说明孕妇在近2周内不会发生早产;如有,说明早产可能性很大,孕妇须卧床休息、禁房事;如有宫缩,必要时可给予宫缩抑制剂治疗。但是,在有阴道检查、阴道出血、性交及胎膜早破等情况时,也可能检测出这种蛋白,这是属于正常情况,不必过于焦虑。
B超检测宫颈长度,也是比较方便的一种方法。产科医生通常会在孕妇22―24周内,通过B超了解其宫颈长度,如果宫颈长度大于30毫米,经保胎治疗一般不会发生早产;如果小于此值,特别是小于25毫米者,则早产的可能性较大。
即使可能出现早产,大部分孕妇经过保胎治疗,也一样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首先最好能卧床休息,这样能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流量,改善胎盘功能。其次,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抑制宫缩的药物。最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胎盘,促进胎肺成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小肠坏死等,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千万不要觉得用激素就不好,适当的使用,利远大于弊。
十大因素诱发早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准妈妈都会出现早产,具有以下10种高危因素的孕妇,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有生殖道感染史。下生殖道感染是发生早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孕前及孕期应积极治疗感染。此外,孕妇牙周病与早产关系也很大,因此孕期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牙周病,就可以大大降低早产发生率。
子宫过度膨胀。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怀双胞胎、多胞胎者增多,她们更易合并羊水过多,宫腔压力增高,以致早产。
曾有过早产或晚期流产史者,会增加其再次发生早产的几率。
子宫发育异常。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双子宫、纵隔子宫等。
曾做过宫颈手术。如宫颈锥切或前次分娩为急产,致宫颈损伤者。
心理因素。孕妇过于紧张、焦虑、精神抑郁,就有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
吸烟酗酒者。孕妇每天抽10支以上的烟或酗酒。
孕前体重过低或身材矮小者。
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如年龄在17岁以下或35岁以上。
孕妇在孕期曾患过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