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八股文
■老师的笑容永远和蔼;我总是蹦蹦跳跳出了门;天空永远蔚蓝;秋天总是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写好人好事,总是班上同学得了白血病,我尽心帮助同学,同学临去前含泪对我说……
■说到友情,多半都是我要求朋友做一件不对的事———其中80%都是找朋友借作业抄。朋友拒绝了我,我对朋友怀恨在心。后来朋友主动找到我解释,双方冰释前嫌,我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友情。
三段式结构 老套的情节 一成不变的搭配
中学老师直斥“预制板”作文
张老师是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今年,她参加了该校小升初奖学金测试的阅卷工作。
作文题目为《走近……》,学生可以“走近自然”,也可以“走近书籍”……忽然,一个标题闯进她的眼帘。“走近屈原?”一个小学生能“走近屈原”,想必语文功底不错!她饶有兴致地看了下去。
文章开头是一长段排比:“他是一位诗人;他十分爱国……”第二段开始讲屈原投江的故事。第三段则是一句话点题:“啊!屈原,我想走近你!”
三段结构,一点也没有对屈原或其作品的理解,只有一堆看起来很华丽的排比和感叹。张老师摇了摇头———这样的文章,就是典型的“三段论”、“预制板”。
讲起“预制板”,初一的老师感受最深,因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们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保持着这样的“风格”——— 三段式结构、老套的情节、一成不变的搭配。
“三段式”一般是这样的框:“开头总是要描述今天的天气,接着便是我在这样的环境里做了一件什么事,结尾再感叹一句,这是一件什么什么事!”
说到老套的情节,“以友情为例,多半都是我要求朋友做一件不对的事———这件事80%都是找朋友借作业抄。朋友拒绝了我,我对朋友怀恨在心。但经过有心人牵线,或是朋友主动找到我解释,双方冰释前嫌,我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友情”。
至于一成不变的搭配就更多了。“老师的笑容永远和蔼;我总是蹦蹦跳跳出了门;天空永远蔚蓝;秋天总是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位老师掰着指头给记者细数。
从载愁的茶船到高喊“要做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