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是指月经不调,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气虚、血虚、肝气郁结、血瘀、血寒、血热、肾虚7型辨证施治。
(1)气虚:主要脉证为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薄;月经过多(包括迁延不止),色淡质稀,少腹空坠。共同症状是精神疲倦,肢体乏力,气短声低,面色咣白,唇色淡白,舌苔淡薄或舌边有齿印,脉象虚弱或缓弱。治法益气升阳,扶脾补血。 (2)血虚:主要脉证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薄,月经过少,或不到1天即无,色淡红,质稀薄。共同症状为头晕眼花≯心悸,皮肤干燥或虚浮,面色萎黄,口唇、指甲淡白,舌淡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无力。治法补血调经。 (3)肝气郁结:主要脉证为经行先后无定期,量不多,色黯红,质稠,有血块;经行后期,量少有块,色无异常。共同症状为经行不畅,小腹胀痛不舒,精神抑郁,易怒喜叹息,舌色黯滞,脉弦或弦涩。治法舒肝解郁,佐以和血。 (4)血瘀:主要脉证为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黯,质稠有血块,或洲漓不止;月经过少,色紫黑有块。共同症状为小腹痛,拒按,血块排出则痛减,舌色黯红,或边有瘀点,脉沉弦或兼涩。一治法活血祛瘀。 (5)血寒:主要脉证为经行后期,量少,色黯有块或色淡,质稀,时畏寒,四肢冷,少腹隐痛或下腹绵绵冷痛,喜按喜温,面色青白或苍白,口淡,舌质淡嫩而润,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法温经散寒,补血行血。 (6)血热:主要脉证为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粘有块,午后头痛;月经过多,过期不止,色紫红,质稠有块。共同症状为腰腹胀痛,心烦口干,面色较红,唇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或滑数。治法清热凉血。 (7)肾虚:主要脉证为经行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疫软,少腹空坠,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弱尺中微。治法补益肾气,调和冲任。 来源 怎样才能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