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充满创造力
创造自由自在的家庭氛围。要想让孩子成为有创意的孩子,必须让孩子拥有能够在自由环境中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大量时间。
对孩子的话要重视。即使孩子的一些话看似毫无意义,也要关注。这样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给孩子发散式提问。对孩子的问题,不能总是用“是”、“不是“、“这个“等简单的回答,要多提问,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么,你是怎么想的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等。
多陪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戏。在自然界中,没有两块完全一样的石头、没有两片一样的树时,各种花草树木在四季中生长、枯荣,这些才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好工具。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戏是培养我就喜欢捣鼓捣鼓——捣乱是孩子实现想象力的过程
有一天,妈妈给桐桐买了一个新纳电动遥控玩具汽车。桐桐非常开心,于是专心地开始玩了起来。刚开始桐桐还好好玩,用遥控器控制着小汽车,汽车会随着迢控器的遥控走到桐桐想让它去的地方。有时候汽车会撞在桌角或者培上,桐桐觉得很好玩,于是故意将小汽车开到那些容易碰撞的地方。汽车发出“砰”的一声,桐桐就会哈哈大笑。妈妈看见了,大声呵斥道:“你要是再这样撞小汽车,妈妈就要把小汽车收走7啊!”桐桐看了一服妈妈严厉的眼神,点点头。
桐桐又开始玩着,这次桐桐不把小汽车撞在墙上了,他又突然对小汽车的“肚子”很感兴趣,于是,一点一点地将小汽车拆开来……
这时,妈妈看见了,一领大骂当然是在所难免的,并且气急之下,还打了桐桐屁股几下。桐桐哇哇大哭,妈妈一边生气,一边说道:“让你不听话,今天刚给买的小汽车,还没玩几下呢,就玩坏了。真是个败家子!现在就这样,以后还能指望你什么呢……”
专家提示
宝宝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去破坏手中的玩具,很多爸爸妈妈都反映,刚给宝宝买的玩具,通常没几分钟就玩坏了。虽然每个家庭都会给宝宝买很多玩具,但是,如果仔细去寻找,基本找不到几样完整的玩具,都是一些分了家,缺胳膊少腿的“破烂”在那里。那么宝宝为什么会破坏玩具呢?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宝宝的这种破坏行为呢?
宝宝的这种破坏行为,可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两类。
无意破坏的行为主要出现在年龄小的宝宝身上。如,递给宝宝一颗葡萄,他把葡萄抓住后,却又扔掉了;又递给他一颗葡萄,他 又扔掉了,而且扔掉之后,还呵呵笑着。其实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处在手的敏感期。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表现,他在体验手的功能。
随着手的功能被渐渐唤醒,宝宝突然发现,原来手不仅能抓住东西,而且还能扔东西。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于是想要不断地体验手的这一新的功能。所以这时爸爸妈妈批评宝宝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批评并不能阻止宝宝的这种破坏。
宝宝的有意破坏只是因为他们想知道这些漂亮的、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做成的。他对于玩具本身已经没有兴趣了,他的专注力已经被玩具里面的东西吸引,宝宝的这种破坏行为其实是宝宝想象力、创造力和智力的一种发展的征兆。爸爸妈妈不应该批评和责怪宝宝,严厉的语言会打消宝宝探索世界的积极性,扑灭宝宝的求知欲,不利于宝宝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