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教育
所谓日常生活实践练习,实际上就是给予孩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动作教育。家庭生活中的日常工作对我们来说是简单的、程序化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工作不仅新奇,而且有趣。孩子愿意去学习,同时也应该去掌握一一—日常生活过程中所需要做的一些事情的正确的方式。其实,日常生活教育的直接目的,并不是在于让孩子学会倒水、切菜、穿衣、擦净灰尘等,而是借由“工作”发展孩子的深度专注,并从中练习动作协调,以及透过有目标的工作,在过程中锻炼做事的秩序性和逻辑性,进而达到完善孩子人性品格的目的。
蒙台梭利博士发现:“人类在一生中有一个阶段对动作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们正处于为自己的行动做主的过渡期。从生理上来说,正是肌肉与神经彼此协调的过渡期。在此时期所养成的习惯,将决定一个人将来能否登峰造极、发挥潜能,成为一位有教养的人,这个阶段就是儿童时期。”
因而,这些平日经常重复出现,看似没有外在目的或没有用处的动作训练,都成了蒙氏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孩子做某种动作并非具备某些外在目标,而是源于其内在的发展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或使用的物品,以及每天所从事的行为,提供了孩子产生动作的动机。但从动机需要到正确完成
动作,还有一段长远的路,只有通过日常牛活教育才能让孩子这种内在需要得到满足和发展。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照顾家庭环境的一切工作,告诉孩子必须保持家的整洁;让孩子观察您是怎样做好家庭琐事,允许孩子帮助您;让孩子动手做一些简单明了的小事,教导孩子做这些事是他的责仟,而不是为了得到某种奖励。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过程,这有赖于不断缩短他与环境之间的距离。儿童只有不再依赖成人,获得日益成长的自由,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环境所呈现的方式和提供的机会,正是儿童建构心智的关键。因此,如何为孩子准备环境以及提供适宜的方式相机会,应成为教育的重点。
依照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专家的分类,日常生活练习可以分为四大类:①动作教育,例如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抓、倒、挤、夹)等。⑦照顾自己,例如穿鞋子、衣服等。③照顾环境,例如打扫卫生等。④生活礼仪,例如打招呼等。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基本动作 照顾自己 照顾环境 生活礼仪
抓毛线球 衣饰框 打扫地板 表达谢意
开关抽屉 洗手 洗碗 打招呼
倒米粒 擦亮鞋子 擦净桌子 递交物品
搬椅子运动 擦鼻涕 擦亮银器 打扰、打断的礼仪
系鞋带、系蝴蝶结穿、脱衣服照顾动、植物 解决冲突
穿珠练习 梳头 清除灰尘 进食的良好态度
剪纸练习 照镜子 折叠桌布 尊重他人及环境
缝纫练习 穿、脱外衣 拖地 听从指令
转瓶盖练习 刷牙、洗脸 刷洗地板 和平教育
叠方巾 吃饭、喝水 准备餐桌 感谢与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