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敏感期(一)

来源:未知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敏感期(一)

    “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个时期,他们很容易地学会每件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一——玛利亚·蒙台梭利

    在不同发展阶段,儿童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会特别敏感或产生特殊的兴趣和爱好。孩子会主动地观察与模仿,学习也特别容易而有效。这些阶段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教育敏感期。但是,这种现象经过一定时间便消失,因此,教师和家长的任务便清晰和明了了:要善于捕捉儿童在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要加以引导、帮助和鼓励,让孩子在敏感期得到关键的教育。

    蒙台梭利博士根据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归纳出儿童的九大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0一6岁)

    婴儿从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发出咿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一项令人头疼的大工程。但是,对幼儿情况则完全不同[幼儿能够很容易地学会母语,正是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就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性语言障碍。

    语言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而沟通协调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博士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常表现在对场所、顺序、所有物、生活习惯和约定的要求上。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会因而逐步建构。  

 (三)感官敏感期(0一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种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通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是具体通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博士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用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产生智慧。    另外,提供给孩子的东西不仅要真实、自然,而且要符合幼儿年龄及身高的尺寸。成人必须保护幼儿能专心地以五种感官知觉去操作这些教具,精练这些技巧。   

上一篇: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生命自然发展论
下一篇:儿童之家的发现(四)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