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再大不怕吵——孩子的世界不必大安静
宝宝刚出生,便有极其敏锐的听觉,一丁点声音她都能够听到。
因为新生儿的睡眠一般都是十八个小时,一天差不多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小生命降临伴随着的喜悦与过分关爱,让我们觉得她睡觉的时候,我们就要给她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她睡得香一点。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的电视声音是关到最小的,电话铃声是调到最小的,走路于活都是轻手轻脚的,说话声音也像是在窃窃私语一般。随着宝宝渐渐长大,我们才发现,这样的做法是错的。她已经习惯了安静的环境,一丁点嘈杂都有可能让她受到惊吓。有时候说话声音大了点,一个小东西掉落在地板上……她都可能吓一跳。
有的妈妈怕外面的声音吵到宝宝,就想方设法地让宝宝的周围保持安静。宝宝真的需要这般安静吗?只有安静世界中的宝宝才安稳开心吗?
小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他需要逐渐适应这个有空气、有阳光、有更多各种各样声音的新世界。爸爸妈妈们采取谨慎的、过渡式的方式,让宝宝逐渐接受和适应环境的确是值得提倡和称赞的。
但是,如果是“反常”的安静,就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那样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就是有害无益的了。
听意味着学习。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宝宝的听觉器官就已经是发育成熟的了。所以,听,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本能:他可能还看不清东西,但是他却能够听到声音。可见,宝宝最初是通过声音来认识世界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直到宝宝上学前,他们还都能把声音转化成画面。所以从宝宝一出生,听,就意味着对这个新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搜集和学习。
种种声响使宝宝认识并熟悉了这个世界。那么平日里,家人的正常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声音,比如走路声、水声、炒菜声、门铃声、电话铃声、说话声都会纶宝宝以听觉的刺激。听党联合其他各种感观,会使宝宝逐渐认识和熟悉他所生活的环境。日复一日,电话铃声让宝宝认识了电话〔宝宝还会看到爸爸胡羞这个东西不停地说话);“刺啦”的炒菜声让宝宝把它和饭菜的香味联系了起来;收音机叭里播放的广播让宝宝认识了那个神奇的方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