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无论什么食物,即使再有营养、再好吃,也一定要适可而止。宝宝还小,不能控制食量,父母必须起到把关的作用。也许宝宝受不了美食诱惑,不给吃就不停哭闹,这时候,就是考验父母耐心与智力的时刻了,及时转移目标,把宝宝的视线吸引到别的物品上。
定时定量很重要
在一日三餐之外,尽量不要给宝宝吃那些薯片、糖果、巧克力等高热量零食,不仅会打乱宝宝的饮食规律,还会让肠胃不停地处于运转之中,加重负担。另外还要防止暴饮暴食,在家庭聚会、节日期间,宝宝往往会吃多,消化系统受不了这样高强度工作,也会闹“罢工”。
少吃一口饭,多喝几口奶
1~2岁的宝宝,还是应该多吃些乳制品,来代替那些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宝宝吃一大碗米饭或是一个大馒头,不如多喝一瓶奶。乳类更加适合宝宝的肠胃,更容易消化吸收。
油炸粘腻别多吃
油炸食品非常不利于消化,所以尽量少给宝宝吃油条、油饼、薯条等,炸鸡等肉类油炸食品更要少吃。另外,一些粘性较大的食物,如年糕、元宵、汤圆、粽子等,多吃容易导致消化不良逢年过节,给宝宝尝试一小口就可以了。给宝宝准备餐点,一定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晚吃少”有道理
有些妈妈怕半夜宝宝饿,就在晚饭上加量,而且又刻意延后晚餐时间。宝宝经常是刚吃过晚饭,没过多久就睡觉了。白天活动量大,多吃一些还有可能消耗掉,晚上吃得多,又没有机会消耗,睡眠中胃肠蠕动减慢,饭菜自然就积在肚里消化不掉了。这也是为什么父母经常会发现,宝宝白天表现尚好,晚上睡觉却不踏实,翻来覆去的原因。
水果蔬菜受欢迎
水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它们含有的纤维有利于胃肠蠕动,易于消化吸收,平时应该多给宝宝吃,尤其是宝宝已经有积食表现的时候,更应该减少大鱼大肉增加水果蔬菜。
防止冷热交替
刚吃过热的食物,紧接着吃冷食,容易造成胃部不适,尤其是吃了过多油腻的食物之后,胃部受凉,有可能导致宝宝胃肠功能失调。
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
养成宝宝的排便规律,不仅是生活习惯的问题,而且对身体也很有好处。积食的结果就是内热,不恰当的饮食会引起内热,大便干燥也会引起内热。宝宝有时贪玩忽略了排便感觉,父母若是不加以提醒,就会出现憋着2、3天甚至更长时间不排便,极易引起内热,导致积食,甚至形成便秘。
呵护宝宝少生病
由于中医理论五脏中肺与脾的密切联系,所以着凉感冒与积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宝宝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另一方面也出现问题。所以那些爱积食的宝宝也容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比如咳嗽、流涕、嗓子发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