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腹部集中了任脉、肝经、肾经、胃经、脾经等多条经络,分布了近百个穴位,按摩此部位可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下面,我们就详细为天下的妈妈们介绍几个儿童常用的腹胸部穴位。
1.神阙
神阙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眼儿,在中医当中,它有“命蒂”之称。这是因为:首先,脐是胎儿从母体吸收营养的途径,向内连着人身的真气真阳,能大补阳气;其次,神阙穴发生异常变化,都可以借刺激神阙穴来调整,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中医认为脐腹属脾,所以本穴能治疗脾阳不振引起的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阳气不足,包括小儿腹泻、腹胀、腹痛、食积、疳积、肠呜、吐泻等病。妈妈为孩子按揉此穴可以有三种方法:用中指端或手掌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大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2.中脘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它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适宜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妈妈可用摩揉法为孩子按摩此穴,即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出现疼痛和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