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小便的情况与喂养情况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反映胃肠道功能及有关疾病。母亲如能初步辨别一些异常大小便的病因,有利于早就医、早诊治。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利用大小便来辨别孩子疾病的小常识:
1.从小便辨别疾病
小便次数多,量少,小便时哭闹疼痛,可能尿道有炎症。
小便金黄色或橘黄色,可能受B族维生素、黄连素、痢特灵等药物的影响。
小便啤酒色或尿色发红,为血尿,多见于肾炎,本病多见于3~8岁的孩子,两岁以下少见。有的新生儿可由于尿酸盐结晶把尿布染红,不算病态。
小便棕黄色或浓茶色,摇晃时黄色沾在便盆上,泡沫也发黄,多见于黄疸型肝炎。
小便乳白混浊,如加热后变清则为正常现象,加热后变得更混浊则不正常。
小便放置片刻有白色沉淀,如果孩子精神正常,身体也无其他异常,不属病态。多喝水,少吃蔬菜、水果等含无机盐多的食物,沉淀自会消失。
2.从大便辨别疾病
大便灰白色,同时孩子的皮肤为黄色,可能为胆道梗阻、胆汁黏稠或肝炎。
大便黑色,可能是胃或肠道上部出血或服用防治贫血的铁剂药物所致。
大便带鲜红血丝,可能是大便干燥,肛门周围皮肤破裂。
大便小豆汤样,可能为出血性小肠炎,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早产儿。
大便淡黄色,呈糊状,外观油润,内含较多的奶瓣和脂肪小滴,漂在水面上,大便量和排便次数都多,为脂肪消化不良。
大便黄褐色稀水样,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鸡蛋味,为蛋白质消化不良。
大便蛋花汤样,泡沫多,酸味重,量多,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大便次数多,量少,绿色或黄绿色,带有透明丝状黏液,说明孩子有饥饿表现,为奶量不足、饥饿所致。
总之,通过孩子每天的“二便”异常就可以及时辨别出孩子的健康状况,好妈妈一定不要错过了这个健康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