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喜欢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有的宝宝却是害羞、缠人、不合群等过分依赖大人的孩子。其实对人过分依赖的孩子,很容易在他的平时表现中看出来,只是我们都缺少观察。下面,我们去看下孩子过分依赖的五种表现吧。
表现1、害羞
有些孩子较害羞、怕生人,所以家里有生人来,孩子总是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孩子,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安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串门,她也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是到了,也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儿童心理分析:
性格是由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比较安静不爱动,胆小害羞,适应性差的是属于内向型的孩子,他们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其外在反应也能很快被看出来。
其次,在家庭教养方式是也有问题。一些急性子、缺乏耐心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指责、约束过多等。有的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总是陪伴孩子玩,但小心易易的老人总是怕外面不安全,让孩子失去了外界接触、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从而变得胆小、害羞、依赖性强。还有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体罚、恐吓等方法教育孩子,对于一些敏感、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来说,会使孩子的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胆小、孤僻。
孩子的平时表现往往能反应他的性格、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的平时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来了解他们的气质,并运用正确的教养方法引导孩子,这样培养一个活泼大方、开朗乐观,有良好个性品质的孩子并不难。
表现2、缠人
独生的儿童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找出来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等,这些很容易让家长恼火。
儿童心理分析: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这一点,我们从婴儿的行为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婴儿除了肚子饿啼哭之外,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大哭来引起你的注意,示意你赶快抱抱他。这就是一种感情需要。儿童缠人也是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的目的都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当他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
2.是一种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相反,过于娇生惯养,凡事都由父母安排妥当的孩子,就会过分依赖父母。这种依赖性在情绪上能看出来,即围着父母胡搅蛮缠,但是在被父母骂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后,反而安稳了。这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行为,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要注意的确是,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3.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要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这类大人总在责骂之后又会满足他的要求。所以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
要从根本上纠正还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缺乏自立、情绪不定是孩子缠人的表现,要改变这种个性,不应过分保护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选择。这样孩子反而对自己的行为会作出负责的选择,再不会整天磨着你帮他干这干那,也不会不知深浅地提出无理要求。
表现3、恐惧
很多父母难以忘记孩子恐惧的表情,他们经常害怕的说:“那声音太响了”“梦里的怪兽”“危险到处都有”“分离”“没尝试过,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儿童心理分析:
也许婴儿经历的第一次恐惧是由巨大的噪声或强烈而陌生的刺激造成的。这种恐惧通常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一年,刚出生的孩子失去了母体的安全感,刚开始认识外界环境。因此,刺激、光线、声音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感。婴儿是逐步适应世界上的新事物的。
在2-4岁之间,孩子会害怕动物。这时父母要让他们了解,不是所有动物都是危险的,有些动物是很有善的。父母帮助孩子熟悉动物很重要,可以给他们看图片,买动物造型的玩具,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若强迫孩子接近他们害怕的动物,这样不仅会使他们身心不快,并会使原来的恐惧心理变成恐怖心理。
孩子常常会对暴雨、闪电和响雷感到恐惧。在这些危险的自然环境中,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但是,在孩子有恐惧感的时候应尽快帮他消除,以免长期积累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儿童对黑暗的恐惧也很常见。孩子到6岁时往往还不能区分虚幻和现实。如果孩子夜间醒来,应该关着灯哄他入睡。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总是伴随着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