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死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早产。早产的宝宝出生之后抵抗力很差,易受感染,皮下脂肪薄,易引发肺透明膜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所以家长们照顾好宝宝,预防感染和保暖,并且还要给早产宝宝吸氧。
那么,给宝宝吸氧时该注意什么事项呢?
一、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发生青紫或者是呼吸困难,这时才给予氧气吸入。当宝宝症状消失后便可停止吸氧,必要时可以持续供氧,但尽量不要超过3天。
二、供氧的浓度最好在38%~40%为好,禁忌给氧的速度过快。
1、供氧用小漏斗:以漏斗最下边缘接近患儿鼻孔,由于氧气较重,这样易于向下流入患儿鼻孔。
2、导管法:将导管插入鼻内约1cm即可,这样让婴儿舒服又易于接受,还可减少刺激及避免氧进入胃内。
三、要及时调节流量和湿化瓶温度,并注意导管是否通畅。氧气通过水温45℃左右湿化瓶效果最好。假如吸入的氧气所带的湿度不够,需另外用喷雾器或蒸气提高湿度。未经加温和增湿的氧气会使婴儿迅速降温,输氧使婴儿降温越多,婴幼儿需氧要求越大,如果把临床所需的氧转用来产热,将会导致婴儿处于危险境地。
四、给氧过多会导致高血氧症。
1、对肺脏的毒性,见于正压呼吸供氧时,会引起肺功能及肺实质的损害,抑制细胞内代谢、去氧核糖核酸和ATP的合成,致使很多酶灭活;
2、对眼的损害,对小于2000g的早产儿。主要是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血氧分压迅速改变最有害,即使给30%~40%氧吸入也可发生此病。所以早产儿给氧的浓度不要超过30%;
3、气管纤毛自动能力减低,支气管细胞粘液性增加,肺泡壁充血水肿,小血管内有纤维血栓形成。
因此,给早产儿供养时应及时、准确、慎重,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氧,让宝宝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