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约法三章
晶晶很活泼,者是喜欢搞破坏。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回到家里想安静,可是晶晶像是故意作对似的,专门发出尖叫、碰撞家具,非要让爸妈妈和他一起玩。这不,爸爸坐在沙发上听音乐,晶晶故意把音乐关掉;妈妈想安静一会,晶晶就来拉妈妈的手。爸爸妈妈很烦晶晶,他们都盼若晶晶哪一天能够安静下来。
专家提示
2岁的宝宝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去探索研究,有破坏行为是正常的。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和探索,与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会从中得到很多体验,包括体验喜悦、生气等的情绪及控制,学习协助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学会一些生活常识等。
如果爸爸妈妈平时都很忙,专门陪伴宝宝的时间可能就不多,而宝宝对爸爸妈妈都有情感的需求、被关注的需求,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潜意识里会通过一些方式来表达不满。如破坏物品、大声尖叫、耍赖等。这就是一个信号,爸爸妈妈确实要考虑,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需要你们陪伴的。当然宝宝的成长还是耍有规则意识。规则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不建立规则就意味着暴力。我们络宝宝建立的规则,一定是能让他终身受用的。
规则要具体。最重要的是要宝宝知道怎么做,比如“不准伤害动物”的规则,就可以跟宝宝一起讨论制定具体的规则。新创造的规则显示宝宝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因为他已经把规范用具体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不要推它们;不要捏它们;不要把东西放在装它们的盒子里;不要打它们;不要把它们朝地上挥;不要扔它们 玩;不要拽它们的翅膀;不要把它们的头揪下来。
规则要严格执行。一个房间里,几面培都是纸糊的,当宝宝在房 间里玩耍时,发现那些培一推就倒,宝宝立刻对这个房间失去了 安全感,这就如同爸爸妈妈纪宝宝的规则一够稳固一样。当宝宝遇到规则,他可能会反抗爸爸妈妈,去推那堵墙,如果那堵墙是坚实稳固的,宝宝就获得了安全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受到规范和保护的,知道规则是约定的,而不是变幻无常的。如果墙是纸糊的,一推就倒,宝宝就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就会慌张失措。
适度的惩罚让宝宝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由于爸爸妈妈的娇惯和溺爱,哪怕宝宝错了,也不需要宝宝承担,这样就会强化宝宝希望爸爸妈妈替代自己去履行责任的期待。这样的期待一直在孩子内心,等他长大后,他台去期待其他人,特别是亲近的人。而一旦期待得不到满足,孩子内心就会有深深的无力感,从而生产极大的愤怒,这使他不能获得自我价值感,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稳重的成年人。
别忽视宝宝的创造性。要引起注意的是,宝宝的行为不全是不合理的,有时候是他创造性的表现。只要他不伤害到自己和别人,还是要保护宝宝的创造性。当你发现他会用橱柜里的瓶瓶罐罐敲打出自己的节奏时,何不和他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呢。
用游戏增强宝宝的规则意识。由于规则游戏具有规定性,通常又是两人以上进行,因此游戏规则的执行必然带有监督性质,如若不然,游戏中就会产生:中突,结果也将是不准确和不公平的,甚至使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宝宝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不能随心所欲,要严格遵守游戏的规则。
久而久之,宝宝的自制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