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审美观

来源:未知

宝宝的审美观

    芋芋饿了,妈妈拿来了威化饼干。2岁的芋羊看着她盘子里的威化饼突然大哭起来:“我不要这个,我不要这个!”妈妈定神一看,原来那块威化饼干残缺了一角,好像是被咬过的,赶忙给她换了一个完整的威化饼干,芊芊这才平静下来。

在宝宝的世界里,孩子在发现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完整的东西才是完美的。审美,并且是宏观的审美,在这个时候悄悄地走进了人类早期的感觉和思维中。

    最早期儿童是通过吃开始的,因为吃维系着孩子的生命,审美也就从吃开始了:苹果是不是光洁?是不是红润?孩子能够迅速从盘中找到那个最好的。假如有一个斑点,那这个苹果就不能走入儿童的世界,也绝不会被儿童吃掉。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吃掉那个苹果等于把那个不完美吃进了身体,这种完美会形成某种心态。薯条自然必须是一整根的,不能断掉;红薯交到孩子手中时,红薯皮自然要完整地包裹在红薯的外面,剥掉了是不完美的,就如同香蕉的皮不能被剥掉给孩子一样。审美的情趣就这样如同食物一般被吃进了儿童的身体,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宝宝是天生的浪漫主义者,他们喜欢选择”爱我所爱”而不是“为我所用”。比如,有一个2岁多的小男孩儿只喜欢穿某一套衣服,虽然衣服已经脏了,但是老师和妈妈怎么跟他讲道理,叫他失穿别的衣服,等这套衣服洗干净晾干了再穿,他都不愿意,到后来干脆睡觉也穿着这套衣服,生怕妈妈给他洗了。妈妈没办法,只好给他又买了一套同样的服装,两套换着穿,这才让宝宝享用到卫生整洁的服装所带来的舒适感与美感。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爸爸妈妈通常认为审美对孩子而言是不重要和最简单的,学习知识能力、品德好、会交往才被认为是很重要和不简单的。其实不然。学习科学文化要让孩子付出艰苦的脑力和意志,最后服务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品德好、会交往要求孩子要多为他人考虑,克服自己内在的、本能的惰性,最后服务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只有审美体验是服务于自己的身心和谐关系。

    可见,只有审美体验是让孩子最放松、最自在、最惠己的活动,所以,不要小看了宝贝的审美体验,它是宝贝获得幸福感受的核心。那么,如果要提升宝宝的审美情趣:具有哪些策略:

有意识地让宝宝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瀑瀑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乌呜、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退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

审美的过程禽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    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    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诸方面引导宝宝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根据宝宝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宝宝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问宝宝;“你在画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结你什么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个景色、这个物体?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会添上什么,去掉什么?”爸爸妈妈要纫心倾听宝宝回答,肯定他们说得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宝宝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上一篇:宝贝自我意识的萌芽
下一篇:怎样给宝宝减肥



牛宝宝 |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