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插座
适台年龄:2.5~5岁
所需材料:
蒙氏专用教具。木制圆柱体四组(A/B/C /D),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十个圆柱及十个圆穴。圆柱与穴的大小及高度由一定的规则变化,每一组圆柱体内容如下所述:
1)圆柱体A……圆柱直径一定(2.5cm),高度以o.5cm递减,最高5.5cm,最低1cm。
2)圆柱体B……圆柱高度一定(5.5cnl),直径以o.5cm递减,最粗5.5cm,最细1cm:
3)圆柱体c.….·圆枝的直径和高度同时递减到1cm,高度从5.5cm到l cm。
4)圆柱体D……圆柱的直径递减而高度递增到1cm,高度从1cm到5.5cm。
示范步骤:
1.引导孩子,介绍圆柱体插座,并准备桌子。
2.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B端到桌上<此时可以教导孩子搬运教具的方法)。为了练习上的方便,把最粗的圆柱体摆在左边。
3.家长坐在孩子惯用手的右边(为了在示范教具时,不会阻碍孩子的视线)。
4.让孩子看着圆柱的圆柄部分,示范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拿住圆柄。
5.将最粗的圆柱抽起,放在插座的前面。慢慢地把其余的圆柱也放在最粗圆柱的同侧,不按顺序随意放置。
6.提示找出和圆柱相同的圆穴及嵌进因枝的方法。随意抽起一个圆柱,用另一只手以顺时针方向在圆柱的底部画一圈,然后找出插座上大小相同的圆穴,将圆柱轻轻地嵌进去。等到熟悉此练习之后,孩子自然会省略在圆柱的底部画圈的步骤。
7.把十个圆柱都放入后,询问孩子:“愿意做一次看看吗,宝宝?如果他有兴趣,就给予练习的机会。只要孩子喜砍,做几次都无所谓。
8.整理圆柱后放回教具架上原处。
练习目的:
直接目的一—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间接目的——作为写字前的预备(抓握铅笔的准备练习)。
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对应、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错误控制: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插进相合的圆穴。
注意事项:
1.改天再让孩子做其他三组圆柱体A、C、D的练习,要领相同,并给予练习机会。但是在做圆柱体A时,可以省略在圆柱底部画圈的步骤,在进行练习时,须先考虑顺序。四组圆柱体的难易程度不同,由易而难依次是B-A - C - D。
2.尝试用手去感觉因穴的周围大小和圆柱,并用手指测探圆穴的深浅。
3.可以利用所谓的“阶段课程法”加深孩子对教具的理解。这种课程又可分为两部分;普通名称练习和序列名称练习,各自分别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
普通名称练习:
第一阶段:认识物体——“这是……”
第二阶段:认识比较——“哪一个是……?”
第三阶段:识别物体——“这是什么?”
以阅柱体A为例,表6—3和表6—4分别给出了——个普通名称练习和一个序列名称练习的实例。
变化延伸:
(—)圆柱序列练习——任何一组圆柱体皆可。让孩子抽出所有的圆柱,然后说:“请按照圆穴的大小把圆柱排在插座前面。”把圆柱依圆穴大小排好之后说:“你看这样是不是已经按照大小顺序排好了?”让孩子看看排好的圆柱,这是为了使孩子理解序列的意义。
1.依次将插座拿开,把十个圆柱的次序弄散乱之后,鼓励孩子再试试看,按照它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好。
2.把圆柱嵌回插座中,放回教具架。
(:)圆穴配对练习 用指示棒任意指一个穴,找出与圆穴相合的圆柱。
1.以练习过的一组同柱体进行演习,让孩子从插座上抽搐所有的圆柱。
2.用指示棒指着插座上的一个圆穴说:“请找出跟这个圆穴相匹配的圆柱。”
3.该子找到后把圆柱嵌进去。
4.继续完成其余各个圆穴的操作。
5.工作完后,协助孩子将教具收拾好并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