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塔
适合年龄:2.5岁一4岁,和日常生活练习并行,但须先具有圆柱体c的充分练习经验。
所需材料:
蒙氏专用教具。由十个粉红色的木制立方体构成,立方体的各边长度从l 0 cm到1cm递减。最大的立方体体积为1000CM3(10cm×10cm×10cm),最小的立方体仅1cm3(1cm×1cm×1cm)
示范步骤:垂直搭成塔形(序列性)
2.示范立方体的拿法。用右手先拿最小的立方体,再将其余的立方体一一拿到工作毯上,较大的立方体请用左手托住底面,两手搬运。十个立方体不依顺序散置在工作毯上。
3.家长坐在孩子惯用手的右边。
4.示范立方体的积高的方法。先选出最大的立方体,放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再让孩子去比较其他的立方体,选出次大的,将它放到最大的立方体之上。
5.按照顺序依次积高一直到最小的立方体为止,积高时,要看清楚每边所留的间隔必须相等。
5.排完后,欣赏一下整体的调和感。
7.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塔的除掉方法。一个一个慢慢地取下来,不须按顺序放置。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8.工作完后,从最大的立方体开始,依顺序放回教具台上。
练习目的:
直接目的——通过视觉正确地获得对占用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间接目的——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错误控制:
在视觉上,塔的外形明显地不调和。
注意事项:
1.完成基本操作后数日,可以改变放置方法进行序列练习,引导孩子主动左发现排法的不同,比如:十个立方体呈水平的序列排法。
2.可以利用“三阶段课程法”加深孩子对教具的理解。名称课程练习个使用的词汇:大(的)、小(的)。普通名称练习可以在基
本操作前进行;而序列名称练刁最好在孩子有了充分的练习经验后
再进行。
变化延伸:
(一)序列的变化
原来的位置。
从排好的十个立方体全抽出
1.让孩子把十个立方体垂直积高。
2.孩子闭上眼睛。
3.家长从排好的十个方方体中慢慢地抽出—个。
4.把抽出来的立方体放在塔的旁边。
5.请孩了张开眼睛。
6.家长问;“这一个是从哪里抽出来的呢?孩子指出正确的位置。
上述第4步骤可以改成把抽出的立方体藏起来,让孩子找出原来的位置,这种练习难度更高。
(二)改变序列的放置方式——对准正立方体的两面及其夹角,垂直向上积高。不难发现,每个立方体之间的差距是有规则的向上递减,至到最小的立方体,这也是控制错误的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