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棱利教育的逻辑流程
在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中,不同区域的学习息息相关,日常生活教育和感官教育是为数学教育和语言教育做难备的
在“儿童之家”里。孩子是这样接受教育课程的:
幼儿在2岁半进入“儿童之家”时,首先要进行的是入园之前的活动(以不大需要教帅提示的日常生活练习为其主要内容),等幼儿逐渐熟悉幼儿园内的生活之后,再开始真正的日常生活练习,即生活实践练习;到了3岁左右,在幼儿正在逐渐适应“儿童之家”的日常生活实践的同时,专门的感觉教育及训练成为教学的重心;幼儿到了4岁,在感官教育及训练的基础上,语言、数学、文化等专业化加识的学习及相应技能的掌握,便成为核子们的又一个重要仟务。只要孩子对日常生活练习及感官教育还有兴趣,即使他的年龄增长了,还是可以继续进行这些活动的。体育、健康方面的课程则采取配合儿童年龄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加唱歌、音律以及一些广义上的语言活动)。还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专注程度以及年龄而适当地进行调整。
从这些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蒙氏教育的逻辑流程:感官教育以日常生活练习为基础,同时。它又成为发展语言、数学(算术)、文化教育的基础。在“儿童之家”,幼儿的感官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此安排是有原因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清楚:日常生活练习何以成为感官教育的基础?换言之,感官教育为什么要依托日常生活练习的教育?
这是因为蒙台梭利博士体会到了让孩子培养“独立自主”和“自发性”的必要性,在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可以学到:
(一)基本动作能力。
(二)锻炼忍耐等抑制性的意志力。
(三)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与态度。
(四)建立大人与孩子以及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四项要素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及“自发性”。当这些能力在进行感官教育时。就成为下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即(与上述四个要素相对应):
(—)搬运感觉教具及操作。
(二)感觉教具以每班一套为原则。因此当其他孩子在工作时必须学会耐心等候或轮流;或选择教具时能依照自由意志控制其行为。
(三)养成准时上学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四)可接受教师的提示或朋友的帮忙。
以上每一项都很重要。
因此,把日常生活练习作为感官教育的基础或逻辑前提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并且能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自发性”的活动。
至于感官教育力什么是发展语言、数学、文化教育的基础呢?这是蒙台梭利博士—再强调的重点。因为感官的发展是在高等的智能活动之前,或者说没有感官的发展作为前提,智能的形成就失去了根基。感官发展是智力发展的第一步。
为了使孩于的感觉器官得到适当的发展,蒙台梭利博士设计发明了一整套感官教具。它是分等级地、系统地引导孩子感官能力的发展,能够明确地帮助孩子建立认知系统,从而作为发展智能的直接预备。因为概念的形成必须依据感觉的操作练习,所以,感官教育是蒙氏教育中语言、数学、文化教育的基础。
家庭蒙氏教育同样如此,家长将要熟悉其教育的逻辑流程,配合好孩子发展的敏感期,有的放矢地进行蒙氏教育。